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会员动态
 
94岁苏秀奶奶用声音出征!《上海之眼》献给上海守门人
发布日期:2020-03-20

新冠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战斗在前线的医务界战士更是令人牵挂。94岁的配音界老太君苏秀老师对他们说:

 

战斗在武汉新冠病毒前线的乡亲们,我祝愿你们个个都健健康康地、一个不漏地回到家乡!

 

苏秀寄语

 

上海之眼——为这座城市守住了开放的门户   作者:戴国平

苏秀老师为同仁医院呼吸内科的“暖男”医生于亦鸣的事迹深深地感动,她读到了著名诗人张烨献给于医生的诗歌《上海之眼》后,在养老院里亲自把它一字一句抄写下来,整整准备了两天,然后一气呵成。

苏秀 上海之眼

 

上海之眼

——写给同仁医院于亦鸣医生

作者:张 烨

一个人的传奇有时仅一念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为上海筛查出首例“新冠病患”

打响战疫第一枪

他是谁?

他几乎是腼腆的,面对镜头

谦卑,像低低的尘埃、小草

一叠声,运气,运气

 

同事们说及于亦鸣医生

他呀,喜感、幽默、一枚暖男

普普通通,就像邻家大哥

呼吸内科男女医生比例1:16

身处花丛,乐为花农

一朵花喊,小于哥,请帮忙

又一朵花喊,请帮忙,小于哥

来啦,他笑呵呵应着。自嘲

我是男人,我不干,谁干?

 

2020年1月15日

武汉新冠,在上海,一个蒙着面纱的词

于医生的脑海却亮起一盏警灯

深夜10时30分

一位女性病人出现在他面前

 

和颜悦色,察言观色

从医生涯中形成的习惯

“阿姨,听您声音好像不是上海人吧?”

焦虑被温柔熨平

烦躁被润泽浇灭

病人一时间忘了身在医院

如同在家里与客聊天

“我从武汉来,到上海来看女儿

就是感冒咳嗽、发热、精神萎靡……”

 

生活中有些琐碎、细节

一旦忽视,雪一样飘逝,转瞬间

一场雪崩。令你目瞪口呆

 

立即胸片检查

确诊。隔离

上海之眼

为这座城市守住了开放的门户

 

“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1

像一只不倦的鹰隼

以神速,以勇猛,以穿透云霄的目力

梭巡天空和大地

警觉八面来风

警觉不意突袭的战情

 

注1  于亦鸣医生因与新冠病患接触,被隔离半月,出来后第一时间报名驰援武汉时所言。


作者:张烨,生于上海,上海大学教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首届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原主任、多届理事,上海朗诵协会理事。1985年参加诗刊社举办的第五届全国青春诗会。已出版6部个人诗集1部散文集。诗集《鬼男》由爱尔兰脚印出版社翻译出版并应邀出席在都柏林举办的首发式。曾参加在奥斯陆举办的“中挪文学研讨会”。部分作品译介成八国语言,入选300余部诗选及多种文学性辞典。约有50余篇评论张烨诗歌的专题论文。

朗读者:苏秀,中国第一代配音表演艺术家、译制导演、作家。1950年起先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和译制导演。在长达68年的配音生涯中,她用声音塑造的经典形象有《尼罗河上的惨案》《红与黑》《孤星血泪》《第四十一》等,执导的译制片有《虎口脱险》《远山的呼唤》《砂器》《英俊少年》等,其中《虎口脱险》等经典之作成为两代人美好的记忆。2005年出版《我的配音生涯》,2008年出版由其主编的《峰华毕叙》。2018年9月,92岁高龄的她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国文化艺术军官勋章”。

 

来源:新虹桥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中国配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