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海上电影沙龙
 
第一期海上电影沙龙
郑大圣导演《蚀•江枫渔火》交流活动
发布日期:2015-07-17

  “海上电影沙龙”是上海影协和上海影评学会为祝贺中国电影诞生110周年,依托国泰电影院而创建的一项集电影观赏、研讨评论为一体的电影文化交流活动,希冀重新唤醒上海电影光荣的传统与尊严,激发上海电影人的憧憬和梦想,凝聚更广大的中青年电影创作者为繁荣电影事业、推动上海电影发展而作出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2015年7月5日,由上海影协与上海影评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一期海上电影沙龙——郑大圣导演新片《蚀•江枫渔火》的放映及研讨活动在上海国泰电影院举行。

  电影《蚀》改编自文学泰斗茅盾的小说《蚀》之三部曲,共有五部,分别是《春风桃李》、《章台秋柳》、《怀朴抱素》、《江枫渔火》和《霜天晓角》。当日展映的是该系列的第四部《江枫渔火》。活动当天,总导演郑大圣携导演潘雨到现场,和大家分享了电影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郑大圣介绍说:我是两年前受作家出版社委托,参与茅盾《蚀》的电影改编,原来的三部小说改成了五部电影。这五部片子是独立成章的,都能够单独放映,如果连起来看,会有另外一番意思。因为说到底,这五部片子其实就是两个男生和两个女生,他们从大学将要毕业到迈入成人社会前后三年的历程。我们当初做这个设计的时候,是让它们独立成章,彼此有穿插有勾连,所以连续放映的时候,会有一种惊艳的过程。潘雨是我的合作者,我特别请她来参加这部片子,我们一起再造剧本、拍摄、一直到后期。我解释一下,五部片子整个成本不超过750万,也就是说每部不到150万。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期待于潘雨导演,希望她为这部片子带来的是一个女性感知的视角,在那个立场上感受到不同的东西。我想用这种方式,在有限的条件内,尽可能把这部片子给人更丰富的感觉。

  导演潘雨:大致是两年前的6月份,我接到大圣导演的电话,问我有没有兴趣参与创作。他当时说,我们这个作品希望有女性视角。今天很遗憾大家没有看到全部,五部片子是整体。我们的五部电影,实际上从男女之间情感的小时代进入到变革的大时代,两男两女,他们都是大学同学,他们经过不同信仰、不同爱情的选择,有不同的人生观,最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我们用了62天拍完了五部电影,相当于12天一部。我记得开机的时候,大圣导演对全剧组的人说“我们要做别人做不了的事,你们可以把它实现”,然后我们真的成功了。

  电影界同行,著名导演对郑大圣和潘雨导演在商业片大行其道的今天,能够坚守文艺片的创作精神表示了赞赏,同时对该片在低成本情况下完成的水平表示了肯定,也指出了影片的欠缺之处。

  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影协主席、导演张建亚说:这个电影在技术上无可挑剔,从一开始片头字幕出来,包括音响、画面、动效全部是无可挑剔的。而且我觉得能够把茅盾的故事改得大家心里忽然有会意的一笑,这就是我们拍历史片的目的,我们不是要为历史而历史。我看了这第四部,我相信一定是能够做到一个层次上的改编,既还原作的原貌,又有跟现代观众维系的心意,这是一个很高级的改编。演员都是新人,150万以内一集,要腕一个也请不到,但我觉得他们完成得非常好而且有光彩。两位导演出手不凡,真的非常祝贺。大圣虽然是从芝加哥回来的,但身上有一股古气,他喜欢旧的味道,但他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思考,潘雨导演的加入,使我们看到电影里面,很多镜头的摆位、调度,确实有女性细致的视角。我就特别喜欢方罗兰吃完晚饭,胡梅丽在那儿洗碗的那个场景,喜欢她写毛笔字画圈。这是那个年代的生活,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特别容易进入那个时代的生活,我还喜欢两个女人在晚上,一个坐在桌上写,一个靠着床上,这些处理我都觉得非常好。如果说挑毛病,这么一个戏,乌镇,小中国,小社会,你再多一点钱,多一点群众演员就好了。因为这个故事就是这样,它是一个社会,实际上嘈杂对影片是加分的,中国到处都是人,愚昧的人很多,所以需要这种嘈杂的感觉,你们努力在还原生活的原貌,就是在这个上面太干净了。但我一点不怪你们,因为你们没有钱。

  导演鲍芝芳说:我要向大圣、潘雨导演,还有你们这个团队表示致敬,真的很不容易。750万拍五部,每部才150万。这跟当下影片的创作和市场,真是差得十万八千里,这么少的资金能够拍出这样一部作品,这个团队是值得我们老一辈电影工作者向你们致敬的。从影片中,我看得出这个团队创作的严谨和对艺术的追求,包括演员的表演都很细腻,非常吸引人。整个影片的基调也找得非常好,整体很顺畅,就是说没有让你感到什么地方很突兀,,这跟导演镜头的处理,演员的表演,美工师们的场景处置等相关,让你感觉到这是发生在这么一个小镇的故事,不会让你出戏。唯一感觉有一点,就是片头的处理和后面影片的格调不是太协调。因为片头的处理蛮现代化的,比较时尚,跟后来影片整个基调感觉稍微有点出戏。这个片头也很好,不是说不好,也很有特点,但看完整部影片以后,感到片头的处理和整个影片的基调有点不是太协调。

  导演庄红胜认为:今天看了片子,我感觉很激动,因为我很久没有看这样的题材、这样类型的片子了。大圣拍的片子我看的不多,看了这部片子我很兴奋,我们上影有了像大圣这样的中坚力量,很欣慰。上影的这一代是非常困难的,比我们要困难得多,很多人坚持不了。

  导演梁山说:我是郑大圣的同班同学,我非常非常为他自豪。这个片子已经达到自成一格的美学水平,是我今年看的最好的国产影片。上海的导演都比较低调,大圣是属于上影中坚力量层面的导演,其实已经可以成为上海电影的一个代表,希望抱团取暖,这样的影片应该得到更多的褒扬,因为太不容易了。

  影评界专家,高校学者则从不同的视角交流了自己的观影感想,此外对该片的市场运作、营销模式献计献策,同时呼吁在纪念茅盾先生诞生120周年之际,让影片走进高校,走进影院,让更多的观众能够观摩,感受经典。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说:大家都在谈电影怎么争取更多的放映。但我觉得这么一个低成本的电影,说实在的到电影院去放太艰难了。不管把乌镇复原得有多好,还是能看出来,全景是不敢太拉的。我想能不能像BBC一样,做成迷你剧在网络上投放,这个投放反而能开出上海电影一个新的样式来。迷你剧现在做得很少,而且五部可以做成有分量的迷你剧,因为走院线我真心觉得不太可能。观众花钱去看,是想看到电影的大场景。我觉得就做迷你剧,不对院线抱希望,只在网络投放,通过各方口碑出去。在迷你剧做口碑,在迷你剧竖先锋,这是一个思路。在这方面,你们是可以做楷模的,因为它的剧本条件也很好,时代本身的历史容量和人物容量都足够,我觉得上海电影可以为中国电影开出一个方向来,开出一个模本来,这样一个名著迷你剧的开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影评人滕井树建议:要人家花五部的时间看完,这个有点难,能不能再剪一个精华版,三个小时或者两个半小时,操作上有没有可能?还需要多少资金?我们可以尝试众筹的方式。电影本质上是可以拿得出手的,就看我们怎么来做。

影评人夏瑜说:非常喜欢这部片子,非常有特色,跟当代的一大批电影拉开了距离。对这部影片印象比较深的,是创作者的写意表达,富有寓意的镜头运用。比如说一朵朵固定在孙舞洋跑步关键路口的玫瑰花,另一处是在片尾时,女主角被打死了,最后情感的宣泄,高潮的迭起,全部用空镜头推上去,抓住了观众的情绪,这是非常好的创作。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系主任、教授齐青说:很久没有看到这么干净的电影了,很感动。不仅展现了那个年代,很重要的是有现实意义。我也借此向两位导演致敬,我有一个建议,这个片子进高校是很好的,我觉得进高校不一定是从商业的角度,而是一个普及。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补充到:我是做上海电影史研究的,这部片子以五连剧的特殊形式表现,是一个有益的类型尝试。我蛮佩服作家出版社做出这样一个举措,很不容易。上海去年召开了电影工作会议,要振兴上海电影,真心希望郑大圣、潘雨这样的中青年导演,能够真正享受到政策的扶持,这是非常重要的。茅盾在那个时候只不过是30岁上下,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很简单,可能有人振臂一呼,就有很多人响应。当然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号称小时代的年代了,你在这样一个年代,也许没有了广场效应,那么你怎么能在艺术上达到自己的某种想法,这也是我今天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所想到的话题。

  与会者的高度评价、积极建议使郑大圣非常感慨:特别感谢上海影协、影评学会和国泰影院,提供了这么好的观摩和交流活动。前一段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上海国际电影节给了我们一天特别的放映,连放了五部。我们现在还在寻找放映的机会,一场一场去争取,因为这个片子只有开始放映才有生命,放一次它就活一次。

  张建亚说:我们影协和评论学会愿意举办这样的活动,现在的电影特别热闹,每天都在看。在这样的环境下,是不是坚持拍自己想拍的东西?这就是电影的意义,因为我们投身电影,有自己喜欢的题材坚持不放弃,这一点真的要向大圣表示致敬。大圣这么多年也算获奖无数了,但他还在坚持做自己喜欢的题材。所以我们非常愿意,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这样坚持追求导演风格的作品,蔚然成风。

  评论学会会长朱枫最后总结道:对于一部电影,电影场面,视觉奇观,制作精度包括电影的技巧,只要条件充足都可以去做到,但是唯有一种东西难以复制,那就是情怀。恰恰在这部电影中我们感知到了艺术家的情怀。这使这一部超低成本的作品超越于普通作品之上,至少对我来说,我已经忘却了去在乎它那些粗陋的地方,去苛责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个不重要了,就是这种情怀和关怀,之于当今中国电影,恰恰是艺术家中最最稀缺的灵魂。真诚祝贺海上电影沙龙首期的成功创办,希望沙龙能成为一个上海电影人、评论家的集聚地。当初谋划活动场地也是颇费一番心思,我们可以选取更宽敞高档的影院,更豪华的咖啡馆,但这完全不符合我们要寻找上海电影之心的理念,必须在老国泰,这个诞生于1930年的国泰大戏院才适合重温我们的历史和梦想。我想在这么一个精致的咖啡沙龙中间,一定会闪烁出许多奇异的电影火花。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巴黎塞纳河畔的咖啡馆诞生了《电影手册》,诞生了新浪潮和左岸派,我也希望在我们这个海上电影沙龙中,将来会出现更多一流的评论家和作者导演,出现属于我们自己的安德烈·巴赞、特吕弗和戈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