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海上电影论坛
 
第七期海上电影论坛:传承 借鉴 创新
胡伟立电影作曲艺术创作论坛
发布日期:2016-05-12

   

    胡伟立,1937年生于香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曾任教于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主要作品有《神州行组曲》《北国风云》《C大调中胡协奏曲》等大型合奏曲,《一起走过的日子》等流行歌曲,同时为《审死官》《龙门飞甲》、《鹿鼎记》、《黄飞鸿III》、《东方不败II》、《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新上海滩》等近百部影视作品作曲配乐,多次获金马奖、金像奖和金鸡奖提名,其创作的《梁祝》获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奖。

艺术工作者的素养

    2016年5月6日,作曲家、音乐家胡伟立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参加由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办的“海上电影论坛”,与上戏师生和音乐爱好者们分享了他的音乐创作之路。论坛由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书记、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著名电影录音师詹新主持。

    论坛伊始,胡伟立并非谈论音乐制作技巧,而是强调作为一个艺术人应该具备的素养。“选择这个行业就要有奉献精神,尤其是年轻人,把每一件小事做完善了,每天进步一点点,别人就逐渐会把更大的事情交给你”。作为从艺多年的老艺术家,他对后辈寄予了极高的期望,这份期望不仅仅是要做出好作品,更是要做一个有责任心、有责任感的艺术工作者。

艺术要有自己的个性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传承、借鉴、创新”。胡伟立指出,对音乐工作者来说,要继承我们的优良文化传统,借鉴本民族的各种艺术特色,也要借鉴欧美国家和先进的电影音乐。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传承、借鉴和创新是分不开的,在传承、借鉴的基础上,创新更为重要,年青人要多尝试、多探索,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    

    “一个艺术工作者,就是要通过技术手段把你想表达的东西体现出来,所以不能忽视技术和技巧。把技术学好了,把所有东西都摸透了,就可以把完整的艺术形象呈现给观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创作作品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要透过表象去挖掘背后深层次的东西。不要抄袭别人,不要重复自己,要有一种勇敢的精神,一种冒险的精神”。

    论坛中,他以电影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为切入点、以大量影视音乐为例,阐述不同的演奏技术给作品带来的艺术效果,他还鼓励大家尝试将古典艺术和现代音乐结合,打造具有艺术的“流行化”。

音乐的最高境界

    在胡伟立看来,音乐的最高境界并非局限于音乐本身,而是更多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层面。“听音乐的人跟自己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住在海边的人可能听到的是海浪,而住在山里的可能听到的是风涛。在这之后,你会开始分辨不同的乐种,你会知道回旋曲是什么,然后通过结构了解它的平衡。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和哲学、宗教结合在一起的,其实是一种修行,音乐本身更深层次的东西是谱子上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