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你若安好》剧照
文|赵 丽
编辑|姬政鹏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国电影有着爱党爱国、服务人民、成风化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电影界展现出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了独特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相信此次疫情结束之后,电影界会继续推出一批讲好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生动故事的优秀影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九省通衢有着海纳百川气势的武汉笼罩在阴霾之下⋯⋯这时,一群逆行的“白衣天使”,用他们的身躯、用大爱死死抵挡疫情,阻挡疫情蔓延。
大医精诚,大爱无垠。面对病毒肆虐的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号召,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精神,闻令而动、不怕牺牲,冲锋陷阵、连续奋战。全国各地4.2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4000多名军队医护人员奋战武汉火神山医院。有的医务人员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从医院救治一线到科研攻关前沿,从完善诊疗方案、精心救治患者,到治愈率不断提高、病亡率持续下降,各地不断传来患者治愈出院的好消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大医务人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起了生命防线、提供了专业支撑。
大银幕上,我国医疗题材电影作品的创作从未间断。从《白衣战士》《护士日记》《白求恩大夫》,到《十六号病房》《真心》《惊心动魄》《生死托付》,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索道医生》《门巴将军》《你若安好》《我不是药神》《黄玫瑰》等等影片先后推出,新老电影工作者就这一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领域,用视听艺术的方式来回应现实生活的焦虑与期待,弘扬主流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也有危机当中底层百姓面临的种种艰难生存处境,为电影提供了足够、丰富、多样化的素材。他说,电影人不能“失语”,要为危机中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发声,深刻、准确、真实地充分捕捉到他们的故事,使人物更加充实、立体,情节更加生动、感人,情感更加浓郁、饱满,思想更加深邃、丰盈。
歌唱祖国、礼赞英雄是电影创作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中国电影历史上,有不少影片都将镜头聚焦在具有顽强意志品质、张扬着强大精神力量的白衣天使们。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沈浮执导,赵丹、舒适、仲星火等主演的电影《李时珍》,讲述了中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呕心沥血撰写《本草纲目》经过,这也是新中国电影史上较早的医疗题材影片之一。
1977年,根据周而复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白求恩大夫》上映,将镜头对准了在抗战时期献出生命的加拿大籍医生白求恩。影片表现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却很注意生活情趣,设计了吃水饺、拍照片、逗小狗等洋溢着生活气息的细节。虽然着墨不多,但是每一细节都落在人物性格刻画和歌颂军民鱼水情上,错落有致,颇具匠心,这些生活细节的表现没有损害白求恩的艺术形象,反而丰富了人物性格。

《白求恩大夫》剧照
1982年,反映印度医生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电影《柯棣华大夫》摄制完成。印度医生柯棣华白求恩护士学校任教,在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后不久,32岁的柯棣华大夫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用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为中印人民的战斗友谊谱写了一曲颂歌。
2002年出品的电视电影《王忠诚》不但讲述了中国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的人生历程,还在创作手法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三个纪实性段落建立起了整个作品叙事的结构,而其他的扮演性段落属于过去时空和现在时空,交代了王忠诚的科研事业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以及王忠诚对于家庭、学生的态度。
电影《精诚大医》于2011年上映,影片以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李振华教授为原型,同时集众多名老中医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于一体;影片以厚重的中医文化底蕴和精彩的艺术形式,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让世人更多地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精诚大医》剧照
2017年推出的电影《我是医生》聚焦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该片是一部平实朴素但是静水深流的医学行业片兼人物传记片,其尊重事实、尊重艺术的拍摄手法和随之点亮的价值取向、点燃的情感共鸣令观众为之感动。
此外,还有反映36年如一日为藏区人民医病的李素芝动人事迹的《门巴将军》,展现刘琼芳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牵挂病人的《情满人间》,描写邹春笑医生最美光辉形象的《黄玫瑰》⋯⋯很多医疗题材影片都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动人事迹,这些作品或以传记片的方式,或以纪录片的类型,又或以故事片的形态,将中国医疗史上一个个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的形象搬上大银幕。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这些影片反映医疗人员的先进事迹,歌颂了他们的舍身忘死的精神。

《护士日记》剧照
而展现医务工作者成长的电影《护士日记》、再现江南农村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奇迹的《枯木逢春》、描写山村赤脚医生红雨刻苦学习医术为人民服务的《红雨》、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晋导演的《青春》、讲述身患绝症的乡村教师刘春桦用积极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几位病友的《十六号病房》、古装历史类型的《华佗与曹操》、聚焦医生内心活动的《面对生命》等等,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题材电影的代表作。
以现实质感直面医患关系和医疗卫生事业进步
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影片成社会进步“加速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
近几年,《我不是药神》《你若安好》《生死拯救》等多部医疗题材电影直面职业“医闹”、高价自费药、医患关系等当下社会的热点话题。尤其是电影《我不是药神》,该片于2018年暑期档上映,收获约31亿元的票房和超好口碑,并获得第15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提名。
《我不是药神》在生活小细节的层层推进下,将小人物的日常平凡、卑微、无甚波澜的生活带到了更为深远的一步。影片上映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话题讨论,李克强总理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

总理的批示是对优秀现实题材电影的肯定,对于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道路意义深远。优秀的现实题材电影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加速器,这是对电影艺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最好凸显。
饶曙光表示,对医疗卫生题材电影的界定更加宽泛,《我不是药神》等作品,提供了很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命题,选择好角度,也可能形成社会热点。
现实题材电影《你若安好》直面医院、医生超负荷运转等弊端,借助于对生活的严肃观察与认真调查,对为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作了有力的剖析,提出了强化基础、培养全科医生的医疗改革突围途径。

为了创作《你若安好》,导演刘抒鹃与创作团队深入生活18个月,在医院里见证了医生的工作生活状态。她表示,如果我们只用“舍家撇业”来形容医务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拍摄过程中,我亲眼看到做了十几个小时手术的医生,一出手术室就‘瘫倒’在那里。而这些,对于医生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
题材涉及职业“医闹”、医生抑郁的电影《生死拯救》于2015年上映,以医闹风波发生的过程为主线,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和众多人物有机地穿插在一起,真实再现了妇产科医务人员爱岗敬业、身心疲惫的平凡生活。影片传达以人为本以爱为尊的人间真情,同时对改善、优化医护人员执业环境和医患关系提出了思考。
另一部现实题材电影《我是植物人》,揭露了中国医药系统的一个“明规则”的潜在邪恶,鞭辟入里地拷问社会体系对金钱欲念的放纵。

《我是植物人》剧照
饶曙光表示,医疗卫生题材电影本身就具有现实主义的品格,它的故事植根于现实生活。因此,电影创作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更深入思考医疗、医生、医患关系的本质,从更高的生命伦理的层面,讲好具有戏剧张力的故事。
近两年,也有一些内容扎实、口碑优异的纪录片作品,聚焦医生这一当下社会的焦点职业。例如电影《生门》,创作团队耗时700余天,素材量达500多个小时,影片在不回避在这个为生命而设的战场上的“残酷”之余,也没有漏掉产房里的人间温情,医患之间带有幽默感的交流、手术成功后在医务室里医生露出的腼腆的微笑,这些瞬间都被真实拍摄下来。
对于观众来说,医疗题材的影视剧还普及了关于人体和疾病的科学知识,展现了高端医疗科技的前沿发展。可以说,医疗题材电影为社会提供了关于医生与医疗的一种集体想象。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表示,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它以记录和表达真实为目标,但是又往往无力真正解决它所暴露出的问题。我们固然不能期待纪录片为现实社会提供直接的解决方案,但它至少能够带领我们深入到真实的场景中,去直面现实的复杂、多元和不确定性,改变我们的简单思维和旁观视角,帮助社会对医疗人员和患者达成理解与共情,进而让我们以更加多元的态度进行沟通,并通过理解和沟通凝聚成一个更有力量的整体。
中国电影应该具有
把史诗转化为史诗电影的决心和能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面貌。当前,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广大医务人员功莫大焉。
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医生护士就是战士。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不辞辛劳、不惧风险,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人民子弟兵精锐出战,发出“请全国人民放心”的铿锵承诺;武汉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战斗在最前沿,武汉江夏区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95后”女医生甘如意,骑车4天3夜赶回战“疫”一线⋯⋯广大医务人员知重负重、勇毅前行,夜以继日、勇斗病魔,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饶曙光表示,如何把最可爱的人以及他们的惊心动魄的故事转化为好的电影,架构起有张力的电影叙事,是电影人需要思考的话题。“生活中不乏有深度的故事和史诗,中国电影应该具有把史诗转化为史诗电影的决心和能力。”饶曙光说。
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传染病既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尤其是人口密度和全球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结果,反过来也激发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完善和社会动员与治理方式的成熟。而电影则用一种极致化的想象力来直面人类历史上不断重现的灾难,来思考人类社会的应对之策。
梁君健表示,优秀的影视作品记录和分享了人类面对疾病时的全力以赴和理性抉择,既为社会提供了警钟效应,也一次次地确认和鼓励了同情、勇气、诚实和担当等社会正面价值。
2003年非典期间,八一厂创作人员跟随部队医疗工作者一同进驻小汤山医院,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创作了纪录片《我们万众一心》。同年,八一厂举全厂之力完成了故事片《惊心动魄》的创作,该片2003年11月即在全国上映,并获得华表奖优秀影片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等荣誉。

《惊心动魄》剧照
可以预见,未来两年的电影市场,将会出现一批反映抗击疫情伟大战争、讴歌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电影作品。据中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影股份董事长焦宏奋介绍,目前中影已在着手筹备相关作品,目前正在剧本创作阶段。其中,反映女医生甘如意骑车4天3夜赶回战“疫”一线事迹的微电影剧本已经创作完成,即将开启下一阶段的创作。
刘抒鹃认为,一部好的医疗题材电影,需要大量鲜活的生活细节来支撑,这些细节一定是你无我有的、独特的、观众不能脑补的。这就需要在真实生活中提炼,向生活区讨教,同时进行冷静、理性的思考后再进行创作。
饶曙光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也有危机当中底层百姓面临的种种艰难生存处境,为电影提供了足够、丰富、多样化的素材。他说,电影人不能“失语”,要为危机中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发声,深刻、准确、真实地充分捕捉到他们的故事,使人物更加充实、立体,情节更加生动、感人,情感更加浓郁、饱满,思想更加深邃、丰盈。
他表示,想要塑造好人物,就要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面临的生死考验,人物充实、立体了,也就有了更生动的故事,通过电影化的手段把故事讲好,对观众也有强大的吸引力。“饱满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有质感的细节、富有生活化的对白,一个也不能少。”饶曙光说。
----- 链接 -----
新中国70年医疗卫生题材影片一览(仅供参考)
《白衣战士》
导演:冯白鲁
主演:于蓝/陈强/安琪
出品年份:1949年
该片主要讲述了在炮火纷飞的解放战争中,解放军野战医疗队在队长庄毅带领下英勇无畏、以高度自我牺牲精神抢教伤员,并在炮火硝烟中锻炼成长的故事。
《李时珍》
导演:沈浮
主演:赵丹/舒适/仲星火
出品年份:1956年
该片讲述了中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呕心沥血撰写《本草纲目》经过。
《护士日记》
导演:陶金
主演:王丹凤/汤化达
出品年份:1957年
该片根据艾明之的长篇小说《浮沉》改编,讲述了从护士学校毕业的女青年简素华志愿到边疆接受艰苦锻炼,经过生活的磨练和爱情波折成为优秀的医护人才的故事?。
《枯木逢春》
导演:郑君里
主演:尤嘉/上官云珠
出品年份:1961年
影片成功地将江南农村彻底消灭血吸虫病这个震惊世界的奇迹再现于银幕,通过苦妹子一家的悲欢离合以及在新旧社会的不同命运,表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视和关怀。
《红雨》
导演:崔嵬
主演:曹秀山/温刚
出品年份:1975年
《红雨》是一部关于农村医疗卫生题材的故事片。片中讲述的是70年代初山村赤脚医生红雨,人小志大,刻苦学习医术,全心全意为群众治病,并与旧社会的药铺掌柜孙天福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坚决占领农村医疗阵地的故事。
《白求恩大夫》
导演:张骏祥/李舒田/高正
主演:谭宁邦/村里/英若诚
出品年份:1977年
该片根据周而复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贡献出生命的故事。
《青春》
导演:谢晋
主演:陈冲/俞平/张瑜
出品年份:1977年
亚妹感激党和毛主席给了她新生命,希望为革命贡献青春。在向晖的帮助下,亚妹穿上了军装。亚妹的好朋友阿燕想去学医,两人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都贡献出自己的青春。
《柯棣华大夫》
导演:张维佳/苏凡/姜湘忱
主演:朱时茂
出品年份:1982年
1938年,印度医生柯棣华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用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为中印人民的战斗友谊谱写了一曲颂歌。
《人到中年》
导演:王启民/孙羽
主演:潘虹/达式常
出品年份:1982年
影片讲述了某医院中年眼科医生陆文婷的奉献精神与生活境遇。
《十六号病房》
导演:于彦夫/张圆
主演:李羚/方卉/宋晓英
出品年份:1983年
该片根据短篇小说《遗忘在病床上的日记》改编,讲述20世纪80年代,在某结核病医院的十六号病房里,身患绝症的乡村教师刘春桦用积极乐观的精神感染了几位病友,让大家重新看到生命的希望。
《华佗与曹操》
导演:黄祖模
主演:郑乾龙/王洪生/龚雪
出品年份:1983年
影片取材于史料,围绕曹操因妒贤嫉能枉杀华佗这一主题,通过一系列集中二人矛盾冲突的清洁,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了二人的精神特质和性格特点。
《真心》
导演:广春兰
主演:鲍国安/李琳/杨梅
出品年份:2001年
影片描述的是至今还在新疆帕米尔高原乌恰县工作的县医院院长吴登云从医30多年的感人故事。
《面对生命》
导演:徐耿
主演:肖荣生/肖辉/刘旭
出品年份:2002年
影片聚焦丁易水作为一个救死扶伤者复杂、矛盾和隐秘的内心世界。
《王忠诚》
导演:钱冷冷/孙成
主演:高明/刘小溪/陶玉玲
出品年份:2002年
该片改编自王忠诚主要生平事迹,讲述了中国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同志呕心沥血数十载,填补中国神经外科空白,创造脑干肿瘤手术成功率最高的世界纪录的人生历程。
《惊心动魄》
导演:王珈/沈东
主演:李幼斌/刘之冰/沈慧芬
出品年份:2003年
该片讲述了一名女军医在多方帮助下,于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营救几名患有非典的民众的故事。
《生死托付》
导演:高峰
主演:刘佳/耿乐/方圆
出品年份:2005年
影片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为实景,以反映医患关系为题材,以缓解当前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目的,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王玲为原型,并根据她的先进事迹创作。
《医生的假日》
导演:曹桂千
主演:娜仁花/陶玉玲
出品年份:2010年
通过描写一家三代为医的医学世家不同的工作经历和思想感情,影片生动地再现了一个医务工作者荡气回肠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医疗卫生战线医务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我是植物人》
导演:王竞
主演:冯波/李乃文
出品年份:2010年
影片以知假、造假为主题,揭露药业企业利用审批文件的漏洞忽视药品安全的内幕。
《精诚大医》
导演:海涛
主演:王庆祥/王刚/张谦
出品年份:2011年
该片以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李振华教授为原型,讲述“国医大师”真实感人的传奇人生,向全世界推介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将中华医学的神韵展现在世人面前。
《乡医》
导演:张利鹏
主演:韩莺/潘斌龙
出品年份:2012年
该片讲述了在某贫困山区的刘庄,村医马文诚救死扶伤的故事。
《索道医生》
导演:雷献禾/王菁
主演:哈前生/胡丽芝
出品年份:2012年
影片讲述了邓前堆冒生命危险溜索过江往返于怒江两岸,为群众看病送药,用坚守换来了百姓的健康。
《门巴将军》
导演:马会雷
主演:刘之冰/王静
出品年份:2013年
该片讲述了李素芝36年如一日,深入偏远藏区为活佛僧侣、藏族群众和边防官兵巡诊的感人故事。
《生死拯救》
导演:张力
主演:杨童舒/廖京生/金桂斌
出品年份:2015年
影片通过河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的医护人员在日常繁重辛苦的工作岗位上,救死扶伤,情感纠葛等系列惊险、感人的故事,集中反映了医改过程中妇幼医院的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和人间大爱,同时鞭挞了职业医闹的丑恶行径。
《情满人间》
导演:曹桂千
主演:范艳华/李瑞凤/盖美
出品年份:2015年
该片以刘琼芳的真实原型改编,讲述了与癌症抗争了39个春秋79岁的内科主任医师刘琼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牵挂病人的故事。
《生门》(纪录片)
导演:陈为军
出品年份:2016年
影片聚焦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的生育问题,纪录了四位遭遇极端情况的产妇及其家人在医院生产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考验。
《你若安好》
导演:刘抒鹃
主演:保剑锋/隋源/田牧宸
出品年份:2017年
影片讲述了阳光女孩儿金闪闪作为北京华夏医院的全科医生规培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故事。
《我是医生》
导演:谢鸣晓
主演:赵有亮/胡亚捷
出品年份:2017年
该片讲述了年逾九旬的传奇医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年至耄耋,依然奋战在手术一线造福民生的感人故事。
《我不是药神》
导演:文牧野
主演:徐峥/周一围/王传君/谭卓
出品年份:2018年
影片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保健品商贩,一跃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
《黄玫瑰》
导演:宁敬武
主演:姜宏波/陈芊桦/张陆
出品年份:2019年
影片讲述了邹笑春医生的先进事迹,以及艾滋病患者和一线医护人员最真实隐秘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哲思,通过艺术升华,完美展现了邹笑春这位最美医生的光辉形象。
源自:中国电影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