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海7月27日电(记者胡洁菲 龚雯 程思琪)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上海能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做些什么?凭借着领先的科技、金融、文化和政策优势,上海正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影都,照亮电影工业之美。
从“灵感依赖”到“产业自驱”
拍电影,到底是艺术灵感更重要,还是技术呈现更重要?
通过LED屏构建沉浸式拍摄环境,实现一天内从冰川到沙漠场景的跨越;超8K视频技术结合3D引擎实时渲染,让虚实场景完美结合;AI老电影智慧修复、引入剧本预览、跨国异地多人审片技术……在位于上海松江的上海科技影都,24个在建的高科技影棚正向外界传递出:作为底层的“支架”,技术正让电影拍摄成为一件十分“酷炫”的事情。
“技术正在重塑整个电影工业,不只是更清晰捕捉演员皮肤毛孔那么简单。”华策母公司、大策投资集团产业发展部总经理郗岳介绍说,过去提及数字化技术,大家总会联想到后期制作,但现如今,数字技术已经成为一个贯穿全流程的元素,涉及前期数字建模、概念展示,拍摄预演、中后期虚拟拍摄、制作等各环节。
“以前为了取到合适的景,一个剧组可能需要翻山越岭,等待几个月。但现在一张巨型LED屏就能实现。”杭州时光坐标影视传媒科技公司创始人、后期制作专家陈奕介绍说,未来,时光坐标的巨型三维LED屏幕可以呈现出任何场景,极大克服了天气、交通等问题。
对于技术和创新的追求,正成为上海影视工业的嵌入基因。落户上海徐汇滨江的中美合资项目“东方梦工厂”,在建设初期就提出“启动动画技术研发、动画影视制作、版权发行、衍生产品、数码游戏等多领域”“运用梦工厂全球领先的电脑动画创意流程和技术,生产中国元素、全球发行的动画作品”。
“影视技术已进入‘5G时代’,如果再建一座拍摄基地,不能停留在‘3G时代’的概念里,必须对标全球最高起点。”在郗岳看来,中国电影产业要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必须摆脱传统的“灵感依赖”,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工业化进程,而上海正在打造全球科创中心,优势十分明显。
从“出品中心”到“摄制中心”
作为中国电影的摇篮,上海在电影史的印迹不可磨灭。
相关专家统计,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影视企业注册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其立项出品的影片占中国票房一线电影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电影“出品中心”。诸如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暴裂无声》,2019年的《攀登者》《地久天长》等,都赢得了广泛好评。
然而,上海也一度面临着“有税收、无实体”的尴尬局面,松江区目前聚集了6000多家影视企业,2018年度贡献税收21.75亿元,但其中有不少虚拟注册公司,并无实际办公地址,难以带动周边产业链的真正融合。
如何变“出品中心”为“摄制中心”、真正让影视行业的人才、企业和拍摄都发生在上海?
有关专家指出,它的重要条件,就是要让上海成为电影摄制性价比最高的城市,“近者悦,远者来”,不但在上海立项,更愿意在上海建组、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衍生产品开发。
创意—生产—制作—发行—国际合作—产业生态,全产业链的配套服务成为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的重要定位。据松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心还将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广泛吸纳影视、文化、互联网、智能智慧、短视频网红电商等泛文化类产业企业全面入驻,打造面向高科技互联网、国际影视合作传播的影视产业平台。
“传统影视基地的服务流程、样态,仍停留在‘计算影棚面积’‘每米多少钱’的地产思维之中,我们希望能够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谈及为什么要入驻中国科技影都,张艺谋御用、国内摄影大师赵小丁说,他希望打造出一个中国影视特种拍摄的服务平台,让更多的摄影师有机会深入参与内容设计构思,做有附加值的东西。
正是这种对“附加值”的追求,让上海从“发行中心”走向“摄制中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村村点火”到“群星齐耀”
上影乐园二期、昊浦影视基地、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随着上海科技影都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一批“十亿级”甚至“百亿级”的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7月26日,2020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科技影都发布会现场,又有一批具有重大行业影响力和科技前瞻性的标杆性项目集中签约。其中,星空综艺影视研发基地、腾讯云启智慧影视产业基地等悉数在列。
同任意一个产业一样,影视行业也需要集聚,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
要改变过去“小、散、乱”的局面,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背后需要的是一以贯之的“店小二”精神和“量身定制”的金融、产业扶持政策。
重点剧本创作最高可配套100万元的资助、国内公映累计票房1亿元以上,出品方最高获奖励600万元、重大影视产业投资建设项目最高获500万元补贴……松江区去年发布的《松江区关于促进上海科技影都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影视产业“16条”),吸引了行业的高度关注。
除此之外,总规模10亿元的 G60科创走廊影视文化产业基金也于近日成立,未来将投向上海松江乃至长三角的优质内容和企业,形成“一个基地+一支基金+一个产业集群”的格局。
值得一看的是,针对影视产品具有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松江区委宣传部与太平洋保险上海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运用金融手段转移影片制作面临的因延时、超预算等情形产生的赔付风险。
事实上,早在2017年,上海市就出台了“上海文创50条”,明确提出“振兴上海影视产业,构建现代电影工业体系,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的目标;2018年,上海市又发布《关于促进上海影视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加快松江大型高科技影视基地建设,整合分布在徐汇、静安、闵行、普陀、宝山、崇明等区的若干影视产业资源。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其外向型的海派文化、繁荣的经济和工业基础、数字化能力,对电影产业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多元的文化氛围、多背景的人才、国际化的视野是影视作品拍摄天然的‘背景板’。” 郗岳说。
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