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协会活动
 
赤诚童心 万古长青——纪念万籁鸣、万古蟾诞辰120周年活动在文艺会堂举行
发布日期:2020-12-21

 

12月14日下午,由上海电影家协会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办的“赤诚童心 万古长青——纪念万籁鸣、万古蟾诞辰120周年”活动在文艺会堂多功能厅举行。从中国第一部独创动画片《大闹画室》到中国第一部大型有声动画片《铁扇公主》,从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到第一部彩色影院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万籁鸣、万古蟾为中国美术片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雏形到精品的突破。五十九年前的12月14日,是《大闹天宫》上集完成的日子。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韩陈青,南京秦淮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何素玉,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董事长、书记范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杜亮,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副主任、上海海上油画雕塑创作中心理事长钱逸敏,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晓林等出席了纪念活动。上美影老中青艺术家代表,高校动画专业学生代表和影协青年会员代表也参加了活动。会议由上海电影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芸主持。

 

上美影原厂长、著名导演常光希向大家介绍了万籁鸣先生、万古蟾先生为美术片奉献奋斗的一生。


两位万老是孪生兄弟,他们可以说是动画片和剪纸片两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动画发展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兄弟二人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去南京夫子庙,最吸引的莫过于走马灯、木偶戏和皮影戏,因为他们总是在想如何让自己画中的人物、山水动起来,这三者正好符合他们的心意。工作之后,万老们在租住的亭子间里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地摸索动画的制作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终于制作出了《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和《大闹画室》。有了许多短片的经验,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问世,1958年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诞生,1964年《大闹天宫》完成拍摄,年逾花甲的万老,夙愿得偿。这几部被载入动画史册的经典动画背后,是万氏兄弟奋斗一生的创新精神、艺术追求和爱国情怀,向我们呈现了中国动画的文化自信。


常光希还转达了钱运达、段孝萱、浦家祥、严定宪、林文肖、周克勤等上美影老艺术家通过文字向两位万老表达的敬意和思念。

秦淮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何素玉发表致辞,向两位万老致敬,并与南京历保集团董事长、书记范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杜亮,厂长速达共同揭幕,宣布万氏故居暨《大闹天宫》美术馆合作项目启动。万氏故居所在的小西湖坐落于秦淮,是南京22处历史风貌区之一,如今还能看到当年万涤寰留下的一棵野枣树。未来,万氏故居暨《大闹天宫》美术馆将让观众在追忆万氏兄弟成长足迹的同时,领略中国动画学派代表作品的艺术魅力。

 

万籁鸣先生之子万国伟通过视频代表家属向主办方和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朋友们表示感谢。

我父亲是一个对动画艺术十分执着的人,一生的念想,都在动画上,完成了《大闹天宫》,可谓是实现了他一生的夙愿。我父亲常常对我说:“别看现在《大闹天宫》在国内国外知名度很高,要是没有大家,也就没有《大闹天宫》。导演唐澄,编剧李克弱,美术设计张光宇张正宇,还有负责动画设计、绘景、摄影的年轻人,都作出了贡献。”

他的作品影响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日本动漫鼻祖——手冢治虫,他与我父亲有过很多书信往来。我父亲一生和孙悟空、和动画、和电影是分不开的。他的墓碑两边是电影胶带,孙悟空拿着寿桃,陪着我父亲。我父亲一生对事业十分执着,常常告诫我们,做人要进步,要突破自己,要始终向上。转眼间他离世已有二十余载,但他留下的教诲始终影响着后辈的成长,简单的道理背后有着深刻的意义。

 

与万古蟾先生共同导演《金色的海螺》的上美影老艺术家钱运达也通过视频表达了怀念之情。

两位先生是孪生兄弟,从小一起生活,一起学画,一起搞美术片,对艺术是十分执着的。万古蟾先生1956年才从香港回来,来进厂后带领一班年轻人,在1958年就创制了首部动画剪纸片。1963年创作《金色的海螺》时,万古蟾当时已身染重病,我们觉得也许这部片子就是封箱片了,如果做砸了就对不起老人家了。所以大家都很努力。后来,《金色的海螺》在1964年获得了第3届亚非电影节的卢蒙巴奖。两位万老把一辈子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美术片创作中,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己,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后来人学习。希望万籁鸣先生和万古蟾先生的精神激励我们,在中国动画的道路上,永远创新,永远前进!

 

在主题对话环节,主持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陈波与常光希、钱逸敏、杨晓林以“探索民族动画,讲好中国故事——当下动画行业需要‘万籁鸣、万古蟾精神’”为主题,分别从动画、美术、学术三个不同角度回忆与万氏兄弟间的往事,阐述两位万老对动画创作的奉献精神和不懈探索。

常光希表示,1962年他刚进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即参与了大万老执导的《大闹天宫》下集,在场的许多美影老艺术家都参与其中。正是多年来一代代艺术家对民族风格的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美影精神,找到了适合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

钱逸敏是一名油画家,上世纪90年代末因受文化部邀请参与相关工作,从此与中国动漫结缘20年,与大万老结下了深厚的忘年交。他回忆起当年向大万老讨教绘画技巧,与电视台合作筹办大万老90大寿的友情往事,感动了与会者。

杨晓林老师介绍了他参与的“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他表示,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动画人是开拓者,每一位老艺术家都有鲜明的创作特点。当下要传承与创新中国动画学派,创造新的艺术光彩。

万籁鸣先生和万古蟾先生是富有童心、亲近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艺术家。从亭子间到上美影,从南京到上海,始终保持着对动画事业的热情,不怕苦不怕难,一心一意追求梦想,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不断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自己。

活动中,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美影厂长速达向大家讲述了上美影建厂至今在时代中不断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


在《大闹天宫》诞生50周年的时候,上美影运用先进的3D技术,重新赋活这部经典影片,经过数字修复让50年前的经典呈现出全新的视听震撼。万氏兄弟是中国动画发展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其中万籁鸣和万古蟾两位老先生更是动画片和剪纸片两个不同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万籁鸣、万古蟾的精神,不仅激励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几代美术片创作者,更是年轻上美影人和中国动画工作者的榜样和楷模。
在Z时代,从体育到娱乐,从游戏到酒店,从数码电器到食品饮料,IP为产品赋能的效果十分惊人。中国冰雪运动中心与上美影联合出品“中国冰雪大扩列”宣传片微博热搜排名第4,话题阅读量近5亿,讨论量近60万。京东618营销活动深入合作,共同发布品牌微电影《JOY STORY Ⅲ: 重返618号》,在全渠道达到了78亿级的曝光。

在未来,上美影将继续遵循“真、善、美”为人文核心与“奇、趣、韵”为美术风格的创作理念,传承“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的上美影精神内核,同步推进影院大片、系列片和艺术短片三箭齐发。上美影新作“大耳朵图图”第二部大电影《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即将与观众见面,CG动画《孙悟空之火焰山》、水墨长篇动画《斑羚飞渡》等正在急锣密鼓地制作中。

 

点击下方视频欣赏新片预告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发表致辞。两位万老是伟大艺术家,始终在为中国的动画电影奉献,值得我们用各种方式怀念和纪念他们。多年来,上美影一直在坚持创作、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用全部的热忱不断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奋斗,万籁鸣、万古蟾精神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当代的上美影人传承万老以及其他老艺术家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美同行,不负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