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传送带不停歇地往前走,略微一算,从2013年至今的7年中,在多方的支持下,自己已经连续导演、拍摄了四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同时兼拍、制作2D版本)。每投入创作一次,都是一次收获满满的叠加:要么叠加对京剧的挚爱真诚,要么叠加对电影化的探索新知,从中历经了创作理念和完成度的洗礼。而最新完成的《贞观盛事》,无疑是又一次鲜活的叠加和洗礼。

京剧《贞观盛事》问世已20年,它伴随着我的影视履历一路走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上海电视台工作的我就常与上海京剧院合作,《贞观盛事》是经常出现在我的镜头前、栏目中、大型晚会现场的重要内容之一,耳濡目染,宕跌心间。
我理解《贞观盛事》这一剧目的核心要义,是一个宏大叙事背景下的警世之作、良心之作:唐王李世民的格局天下、审时度势、果敢决策和忠臣魏征以坚定的信念接受唐王朝初期官场炼狱般的考验,展风骨、挽狂澜,叩问了一段历史,复盘了一段路径,是具有当代审美价值和意义的新创剧目。这些年来,舞台版《贞观盛事》已经被打磨到了相当的高度。如今,被“国家京剧电影工程”正式选定为第二批十部中唯一一部新编历史剧目,进行大银幕创作的别样重生,这对电影导演的我来说,是一件幸事,也是一件难事:如何用更客观的历史视野、更贴地飞行的当下认知、更具电影逻辑的艺术表现力来展现创作智慧、洞见剧情价值?如何在大银幕上呈现恢弘、壮丽的盛唐气象和律法至上、戒奢求俭的民间信仰及道德约束?如何刻画好明君李世民、忠臣魏征的家国情怀、为政之举、处事之道?这一切,成了我日夜思考的课题。
.jpg)
同时,因为7年来多部京剧电影的拍摄,既积累了一些经验,又可能产生疲惫,由此,我着重告诫自己:“绝不能分散注意力,绝不能轻敌,不能把京剧电影当‘行活儿’拍。务必要用内心的讲究抵御匆忙,用诚意悦纳创作的新难度,蹄疾步稳、运镜致远。”为此,我强化了剧本的研读,制订了四个“紧紧围绕”的京剧电影创作宗旨,即:紧紧围绕京剧的本意;紧紧围绕行当的本性;紧紧围绕电影的本色;紧紧围绕创新的本质。以四个“紧紧围绕”为出发点,我从三个方面做了精心的投入:

首先 是对优秀新编历史京剧的再认识。
我认为,成功的新编历史京剧,除了京剧原有要素的精彩特色之外,还有一些新的特征:一是进一步强化了人性。剧目已经不是单线层面上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是以事件矛盾冲突为推力,以人物心智集聚交锋为张力,处处伏笔又层层反转,用穿透人心、拷问人性的显性和隐性的多重对决,扩大了剧情的外延,深刻了剧情的内涵。二是富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既表现在对固有程式的传承和改良,也表现在舞美、灯光、服装、化妆以及节奏等方面的精致、提升。三是比较通俗化。这与当下的接受美学和氛围有着融洽的贴近性。
《贞观盛事》以上的三个特征,我在上一部刚刚拍摄制作完成、已在全国公映的3D全景声新编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中做过归纳并体现。此次,更是我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创作的关键点。

关于强化人性,不是说以前的传统老戏不涉及,只是说成功的新编历史剧在这方面做得更加彻底。具体表现在:人物的跨时空关照度明显,“唱念做打”的情绪幅度更大,更丝丝入扣、细致入微,这对电影拍摄来讲,是必须关注、重点着力的;人物的表演更立体化,脸部表情、手势、背部动作,都是“出戏、出活”之处,由此,事先的熟知、充分的掌控、及时的捕捉、准确的表达至关重要。此片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以及关栋天先生丰富而细腻、豪气与情怀的演绎作派,都是电影刻画的焦点。而且,这部电影中还云集了夏慧华、陈少云、朱世慧、萧润年、王小砖等京剧名家,以及一众上海京剧院的年轻骨干,真可谓“风云际会、顶格聚集”。为此,我反复研究他们的各自特点、行当特征、电影呈现特色。同时,着重关注《贞观盛事》这部戏的主演和配角的眼神,这是我在剧本中划了无数道杠杠的重中之重。从电影角度而言,蒙太奇既是一种叙事方法,也是一种选择,特别是对眼神的选择,一旦成功,将大大强化剧情魅力,加快叙事进程,提升观影的情感冲击力和互动。

其次 我关注电影镜头的专业性表达。
这一点,我在场上场下多次阐述要求,反复跟艺术家、演员们讲清楚:电影已没有习惯意义上的观众席一说,镜头就是观众,这是一种电影化的重组,是观影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通道。在电影拍摄中,我坚持“活用”镜头,常采用镜头的运动,或推、或移、或“磨”(一种慢节奏中恰到好处的缓缓挪动)来表达叙事的需求。为此,我对摄影师的标准是苛刻的,要求他们的手上既有“少林硬功”,也有“太极柔术”。在现场,我时常还自己上前推轨道车的移动,实在是“春江水暖”之故,因为最佳节奏快慢的需求只有我最清楚。而那种“移动不到位”造成的一次次重来,演员体力、精力、情绪以及40℃高温盛夏的折磨都是承受不了的,故而直接上阵一番。

敢用、善用长镜头,而不是一味刻板地镜头切换,也是我的用意,乐此不疲。因为京剧艺术的特殊性,我的京剧电影镜头语言总体是克制的、白描般的,但不等于没有“视觉突变”的一个个例外。长镜头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空间急剧变化、周边的关系挪移,充满着客观性和灵动性,它是电影剧情展现、推进的有效手段,只是电影长镜头技术要求高,特别是投资有限、空间狭小的时候和场合,常常既繁复又困难。当然,一切看你导演拍摄的构思需求和决心了,只要这种构思和决心成正比,拍摄中多有出彩之处。
这次《贞观盛事》拍摄时,我运用镜头“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对人物的中、近景机位设定了一个特定标准:拍摄魏征时,机位稍高于双眼;拍摄李世民时,机位略低,以显现出人物的饱满。还有一个鲜明的镜头表达是:真正越过180度舞台平面,实现了360度效果的镜头结构追求。其中,依据剧情需要,及时运用了许多反打镜头,来表现空间的可信、叙事的清晰和电影化特征,力求让观众更好地进戏、入戏,感知人性的复杂启合、瞬间的情绪变动。而“过肩”效果、“虚实”对比效果、“前后景”效果等电影手法的适时、娴熟使用也添色多多。这一切的实现,要感谢上影集团、上海京剧院、上海广播电视台三家出品方的摄影、舞美、灯光、服化道、制片和CG等部门的高水准合作。当然,由于京剧化妆的独特性,由于生、净、丑行当的髯口及“勾脸”的特殊性,我在以上诸种镜头的使用上,特别是“过肩”镜头的运用上是有设计、有选择、有规避的,其原则是:一切服务于审美愉悦,服务于京剧美的张扬。

此外,我十分关注人物矛盾的节奏性推进,也就是在不伤害剧情、不伤害京剧本意的前提下的节奏“提速”,这是电影可以直抵观影人群内心的专业方法之一。综观以往,京剧老戏里面有很多固定的程式,精彩、优美的是绝大部分,也有众所周知原因带来的一些问题,使调整节奏成为难题。新编京剧这方面相对比较少,所以,节奏可以相对灵动起来。电影实践告诉我:节奏是电影表达成功与否的生命线。在《贞观盛事》这部电影里,我注重叙事的节奏,更重视心理表达的节奏,那些无关紧要的上下场、影响矛盾推进的过场大都被隐去了,我力求将“一事未了一事又起、一波未平一波又现”的矛盾环环相扣,以表现出这部经典京剧的魅力和当下观影的心理需求。

纪录片播出镜头
再则 继续有“节制”的创新。
对于京剧电影的摄制创新,是我和团队数年来的孜孜以求,坚定的原则是:服务观影,绝不任性。《霸王别姬》如此,《萧何月下追韩信》如此,《曹操与杨修》也如此。为了国粹京剧的品质传播;为了小成本电影物有超值,“跑”出加速度;为了观影用户感受度提升,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探索。我常用自编的四句话激励之:京剧艺术无穷趣,电影艺术趣无穷,前者为本后为用,力求胜过典上章。而胜过“典上章”的重要举措就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片的导演、拍摄和后期制作都理性地作了这样的体现。例如,影片开场的马球舞。其实,在舞台上虚拟表演的马球舞在电影表现上是有难度的,但这也恰恰给我创新提供了可能。又如京剧电影的四面空间创新,这个问题是舞台和电影的区别之一,以前自己做过一些这方面的尝试,但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常常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
京剧电影《贞观盛事》宣传片
这次《贞观盛事》拍摄之前,我做了全流程的详细准备,并在拍摄过程中,咬牙坚持,付诸实施,决不因麻烦而迁就,决不因困难而放弃,最终,一个全景360°的京剧电影《贞观盛事》赫然出现。
毫无疑问,我拍京剧电影,目标观众首先是广大的戏迷,因此,品正味浓是第一诉求。但是,我的心目中、视野里还有更多没接触过京剧的电影观众,包括年轻观众、外国观众,所以,在品正味浓的这杯“咖啡”里融一些绵糖,融一些“知己”,以求进一步扩大与陌生人群的接触点、吸引点、互动点。换言之,在确保剧目的精髓、神韵前提下,尽可能当代、通俗一点,是我公开的主张、创新的方向之一。主要的着力点,依然是全方位理性的3D和全景声化。由于世界已经迈入了互联网、3D时代,电影全程3D实拍方式,我们团队在国内率先实践、业已成熟,赢得了瞩目与比较好的评价。我的理念是:3D技术本身并不依附于某种符号或概念,而是当代一种有普及意义的呈现方式、互动选择,它可以抹去舞台的“多面墙”,形成视觉的全方位纵深感、浸润感,具有空间体验和崭新的观影效果。声音方面,我们继续花很大的精力,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全景声制作技术做出新的突破,以确保京剧的“唱念”在电影中的魅力最大化、效果最大化,与3D视觉效果“并联”,一起让观众在后工业时代的视听享受中真正“沉浸”、过瘾, (当然,我们依然有2D版本一同面世,供选择、分享) ,继续领跑当下的戏曲电影拍摄、制作。

纪录片播出镜头
电影论属性,天生就是大众艺术的代名词,具有无远弗届、受众最多的特点。列宁曾专门论述道:“电影是所有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当下京剧电影在受众群中的理想传播,有赖于好剧目、好演员与好的电影团队、电影科技的天作之合,有赖于供给侧的创作者与消费侧的观众之间同振共鸣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而一味照搬照抄舞台或任意解构或自作高深,都不是电影这门最广大受众艺术所需要的。
所以,我和《贞观盛事》电影团队、全体艺术家及演员们,一路咬牙坚持,一路克服从未遇见过的特殊困难,力争在美轮美奂、好听好看的故事中;在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的特色表演中,尽展上海京剧的风采,尽展上海京剧电影的风采,努力呈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美学境界。

纪录片播出镜头
2018年8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专程率队来车墩影视基地,视察、慰问了正在紧张拍摄的《贞观盛事》剧组的艺术家及主创团队,他对创作理念、现场效果给予高度肯定,着重要求我们“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继续秉承优秀传统,继续创新突破,精益求精,把京剧电影这张上海的又一文化名片展示得更好、更出色”。全剧组正以此为动力,兢兢业业,全力冲刺。

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荣获
第三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戏曲片奖”
滕俊杰导演领奖
图/作者提供、电视截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