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影坛纵横
 
潘向黎奚美娟朱洁静何卿梁永安眼中的“上海爱情浮世绘”
发布日期:2022-09-13

摇曳多姿的爱情故事,演绎上海这座大城的生动表情

“经过转型期的压力,尤其是观念上的定向爆破,真正的浪漫会在都市里成长起来。我坚定地‘站’都市里的爱情。”潘向黎说。

长篇小说《穿心莲》之后,作为小说家的潘向黎在文坛“消失”了。但在不少读者心目中,以《白水青菜》为代表,潘向黎还是那个最会写都市爱情的小说家。

潘向黎没有辜负读者的期待。新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上海爱情浮世绘》包含9篇以上海为背景的短篇小说。“看似是9个独立的故事,其实是彼此呼应的作品集群。它们的内核是相同的,年龄各异的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摇曳多姿的爱情故事,共同演绎了上海这座大城的生动表情。”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评价。

9月11日晚,一场特别的新书分享会在京沪两地连线举行。上海会场在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在音乐的陪伴下,潘向黎邀集好友——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表演艺术家奚美娟、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在主持人何卿的穿针引线之下,开启一场既关乎新作,又不止于新作的讨论。

“很想看当代的上海故事是什么样的,特别是当代上海的一组爱情故事。”奚美娟说。

两年前的一场聚会上,潘向黎透露了自己这个创作计划。后来,奚美娟去杭州拍电影,朱洁静忙于各地巡演,何卿活跃在主持岗位和话剧舞台,年龄、职业领域各异的几位女性有了一个共同的“业余爱好”——追看潘向黎笔下新鲜出炉的故事。从最先问世的《荷花姜》到后续一篇篇新作,当时,奚美娟在杭州演的正是今年中秋档上映的这部《妈妈!》。

“虽然这个角色很耗精力,但潘向黎寄来的故事,我还是读了。”而潘向黎渴望从奚美娟那儿得到的反馈是,“你觉得我写的上海的感觉对吗?”奚美娟说,写上海,未必要凸显世俗的味道,因此,她欣赏潘向黎笔下的上海。

奚美娟讲述的幽微的表演经验让潘向黎获得启发。“是那部我们都很熟悉的《留守女士》。奚老师说,有一天,她要去话剧中心演这部戏,走在安福路上却觉得心情低落。‘为什么乃川(《留守女士》主人公)就不能在这一天不高兴呢?’于是,这一天的表演,就从有些忧郁的乃川开始。对一个作家而言,元气淋漓时是一种写法,有一点疲惫的时候,又何尝不是一种开始的状态?”

对潘向黎而言,笔下的人物就像朋友,“他俩走到非进即退的那个关口,有时候我会推一把,其实你们很合适啊。比如这部集子里的《旧情》,就能看到这种刻意的‘推’。为什么?因为我起的势比较低,对爱情没那么乐观,没有充分的信心。”

“爱情是需要勇气的、单纯的。城市里遍地没有实现的爱情。”梁永安说。

潘向黎坦言,自己笔下的爱情故事结局,有时读者会不满足。“然而,写着写着,你笔下的人物站起来了。作家在这个时候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像母亲看到自己的婴儿长大、会走路了,忧的是从此不听话了。只有适当地把马的缰绳放松,让他们自己走一段,再把我对生活的理解放进去,带他们走一段,到关键时刻,是我们三个人在做决定。我的内心有三个声音,女生说‘他就是渣男’,我说‘你要理解理解’,男生说‘就算结了也要离’,我说‘不见得不见得’。在我看来,两个人或许都有道理,没有渣男、渣女,而是理想不同。爱着、爱着,就要走自己的路;走着、走着,就像Y字形的路,牵着的手很痛,必须松开。”

“当下的青年其实是现代社会的第一代。不同于过去的‘发乎情,止乎礼’,年轻人陷入难以‘发乎情’,又‘止乎得失’的爱情困境中。”梁永安冒出金句——“爱情其实是要建设‘有限自由’的美好。”

“我对爱情是积极的悲观。爱情不是永恒的,但对爱情的感受和记忆是永恒的。洞悉爱情悲观的本质之后,反而能够积极。”何卿说。

“现代人都有自己的城堡,我理想的爱情是两个城堡的主人就像邻居,互相张望,偶尔敲敲门、借袋米。”朱洁静说。

奚美娟谈到自己在电视剧《安家》中饰演的角色,“老年夫妻相濡以沫、互相抚慰,生死离别时不退却,给了他们很大的撞击。从我得到的反馈来看,年轻人也是在非常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大事的。爱不分年龄和时代,即便采取独身主义,也不代表这个人没有爱或不渴求爱。”

“年轻人操练起爱情的程式很熟练,如何过各种节日,如何示爱、如何告白……程式化、技术化的爱,是最需要‘定向爆破’的观念。”潘向黎说,就好比水渠与水源,如果没有合适的水源,单单关注如何挖水渠,这是毫无意义的。当有充足的水源,水会自然喷涌而出,这就是所谓水到渠成。“如果说爱的技巧是挖水渠,爱的冲动才是水源,爱的困境其实是水源和水量的问题。”

潘向黎说,爱,让人了解自己和他人,也了解众生相,了解不同价值观可以何等相容相知,又可以何等隔阂、互相伤害,从而得到人生的真滋味。

“潘向黎的创作,有对古典作品的承继,同时处于新文学的序列中。不同于场景单一的闺秀小说,她的小说有更复杂的景深依托,展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符号。”《人民文学》主编、评论家施战军说,在《上海爱情浮世绘》里,“上海”并非呆板的符号,而是参与了主人公的生活。“从爱里得到人之为人的道理,感悟到的美好都是值得珍视和尊重的。”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顾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