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影苑撷萃
 
三八妇女节•10位上海影协女会员倾心推荐女性电影佳片
发布日期:2024-03-08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
祝愿所有的女性朋友
节日快乐
看一部好片就像打开
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今年我们延续惯例
请上海电影家协会的女性会员
向大家推荐关于女性的优秀影片
让我们跟随她们的推荐语
在形形色色的女性故事中
汲取更多女性的力量

 

王隽:上影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上海影协常务理事

推荐影片:《芙蓉镇》(1987)
导演:谢晋
编剧:阿城、谢晋

推荐理由:
  
或许在不少人看来,《芙蓉镇》不能算是一部完全的女性电影,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部展示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大背景下,不同女性的价值取向与良心选择导致不同命运的作品,它是一部实实在在的女性电影。这部作品戏剧性极强,反思深刻,激起人们对特定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的思考。这部作品又是上海电影、中国电影比较活跃的创作高峰期的代表作之一,导演和表演水平堪称一时之最。我在中学时代第一次看了《芙蓉镇》,并在以后多次观看,每一次都被导演主创们的创作精神和艺术表现所感染,每一次都被人物与故事带入深深的思考。《芙蓉镇》是谢晋导演带领的电影艺术家们通过讲述中国女性故事而表达对国家命运思考的优秀作品。

 

张琪:国家一级编剧、上海影协理事     

推荐影片:《图雅的婚事》(2006)
导演:王全安
编剧:芦苇、王全安

推荐理由:
  
荣获第5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图雅的婚事》讲述了蒙古族妇女图雅迫于生活的艰辛,带着残疾的前任丈夫巴特尔一起征婚的故事。影片以富有表现力的电影语言展现了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遭遇生活巨变时淳朴善良的女性坚守初心,遵从内心情感,不抛弃不放弃,片中唯一的职业演员余男用真实细腻的表演将一个重情重义、隐忍执着的少数民族妇女形象完美呈现。影片以井作喻,将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过度后遭到的反噬,特别是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情感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因为成功塑造了苦难中依然坚韧勇敢的女性图雅,影片始终昂扬着坚定执着和希望,值得推荐。

 

刘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上海电影评论协会理事、上海影协会员
推荐影片: 《我本是高山》(2023)
导演:郑大圣、杨瑾
编剧:袁媛、陈麒凌

推荐理由:
  
《我本是高山》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事迹改编,在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主旨表达等方面,打破人物传记片多见的模式化、概念化、扁平化窠臼,丰富了英模传记电影的艺术表达。影片没有选取张桂梅获得各种荣誉的“高光”时刻,以壮志豪言美化现实,也没有强调今昔对比突出来路艰辛,以悲情博取同情,而是以一种纪录片式的冷静客观,邀请观众回到华坪女中学建校伊始,跟随张桂梅及其同事、学生的视角,在解决理想与现实诸多矛盾冲突的过程中,通过“高山”“红梅”等意象,用基于事实的节制抒情,多层面立体化地展现人物平凡生活所蕴含的崇高精神,实现了既不刻意神化又令观者高山仰止的双重效果。

 

陈晓红:一级剪辑师、上海影协常务理事     

推荐影片:《花椒之味》(2019)
导演:麦曦茵
编剧:麦曦茵、雷楚雄、杨倩玲、张小娴

推荐理由:
  
影片《花椒之味》讲述的是同父异母的三姐妹——如树、如枝、如果,因父亲的离世而相会相识在葬礼上,又在重启经营父亲留下的麻辣火锅店过程中相守相知。虽然她们身处不同的城市(香港、台北、重庆),生活境遇、性格、年龄差异很大,但对拼接出的父亲感情生活轨迹都表现了理解和包容,更接受了父亲勤劳、乐于助人的处世之道,就如她们那诗意的名字一样,从此人生中多了一份温情牵挂。
  影片朴素却通透,节奏舒缓,表现了人性中时时闪烁着的温暖。郑秀文表演贴切细腻,更有多位大咖倾情参演。让人感怀,故推荐。

 

赵静:上海电影演员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影协第八届理事

推荐影片:《乡村女教师》(1947)
导演:马克·顿斯阔依
编剧:姆·斯米尔诺伏伊

推荐理由:
  
该片用诗一样的语言,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平凡乡村女教师历经大半生最终桃李满天下所体现出的不平凡的精神。该片不仅在苏联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席位,在国际上包括在中国都曾影响过一代观众。那个年代许多年轻人在看过影片后,毅然自愿上山下乡,从事教育事业,为扫除文盲和愚昧落后作出了贡献。
  影片时间跨度很大,经历了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及苏联卫国战争,女教师瓦尔娃拉的扮演者薇拉·马烈茨卡雅拍摄该片时已经41岁,然而在表演角色刚从学校毕业时也完全没有用替身,只凭借自己过人的演技,把小姑娘的天真稚气表现得淋漓尽致,被影坛传为佳话。薇拉本人更是因在该片中的出色表现而成为苏联的功勋演员。
  《乡村女教师》作为早期的黑白影片,从内容到演员表演,摄影,化服道都堪称经典。尤其女演员的表演,细腻准确,引人入胜。可以说我们也是看着这样的影片成长的。

 

狄菲菲:国家一级演员、配音导演,上海影协理事     

推荐影片:《末路狂花》(1991)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编剧:卡莉·克里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公路片,从两位女性的视角出发,在干练的露易丝和幼稚的塞尔玛一同经历了灾难性事件之后,从无措的逃亡转变为自觉的冒险,传递了自由的信仰和摆脱父权的力量。影片展现了女性在对待歧视和压迫时的反叛和拒绝妥协的过程,聚焦女性的生命成长的主题。在1991年这个公路片常以男性为主角的年代,雷德利·斯科特导演大胆地用女性代替男性,完成了一场以女性的生命经验和创伤为主题的文化表述,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佳作。

 

黄霁:编剧、制片人、上海海上影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影协理事

推荐影片:《贤妻》(2017)
导演:比约恩·荣格
编剧:简·安德森、梅格·沃尔策

推荐理由:
  
《贤妻》的故事十分简单,讲述一个给丈夫代笔的妻子陪同丈夫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故事。像很多“人到老年”的婚姻一样,他们之间有自然流露的亲情,也有咬牙切齿的憎恨。格伦·克洛斯作为史上被提名奥斯卡最多的女演员,在这部影片里将一个女性的隐忍、矛盾、压抑、得体表现得丝丝入扣。在“妇女节”特别推荐这部影片的原因,是因为即便在当时当下,依然有很多女性像影片中的女主角一样,低估自己的才能,隐藏自己的欲望,用男性(尤其是男友、丈夫)的肯定来确定自己的价值,即便女主人公的才能可以获得世界最高奖项,剧中她依然说出了这样的台词:I had very low expectations about what I could achieve as a female writer. 所以,2024 年了,期望全天下所有的女性可以携起手来,冲破藩篱,认识自我,实现自我。

 

藤井树:制片人、影评人、上海影协理事     

推荐影片:《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导演:约阿希姆·提尔
编剧:埃斯基尔·沃格特、 约阿希姆·提尔

推荐理由:
  2021年戛纳主竞赛入围影片,女主凭本片获得戛纳最佳女演员奖,足可见此片的“女性意识”。片名所谓的“最糟糕”换成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朝三暮四,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职业选择上,是学写作,还是去摄影,亦或当医生?感情世界里更是“摇摆不定”,明明有一个很好的男朋友,却又和另一个男人“一见钟情”,以至于恨不能时间停止,穿越一切奔向他。
  当然还有女性的终极选择:要不要生孩子?不想生的时候,身边的男人很想生。想生了,另一半却号称是丁克。
  总之,时刻都在发生错位。貌似有很多选择,也确实在促成很多变化。但这样的女性是不是就意味着“糟糕”?
  电影拍得唯美又冷调,很多段落是以女主的主观感受为出发,比如时间停止,比如站在厨房里,感到如置身海边,一低头便看到海浪袭来,淹没脚踝。一切都是自然的、随性的、自由的。30岁女性的焦虑和困顿都是真实且具体的。
  影片没有给出答案,却有着最细腻精准的呈现。关于一个女性的迷茫,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黄望莉: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教授、博导,影视制作系主任,电影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影协理事
推荐影片:《芭比》(2023)
导演:格蕾塔·葛韦格
编剧:格蕾塔·葛韦格、诺亚·鲍姆巴赫

推荐理由:
  
《芭比》这部影片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对“刻板化”了的女性话语的反抗,当“芭比”恢复了自我意识之后,生动的人类生活就变得富有戏剧性了。该片有趣之处在于,荒诞的戏剧性结构既批评了长久以来对女性的不正常“凝视”,同时,也在“肯”这个人物身上表达了导演对当下现实世界女权运动的质疑。总之,有关性别和权力的叙事让这部影片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也成为金球奖、奥斯卡金像奖等国际奖项的大热门。

 

傅旻玥:上海电影资料馆学术资料部主任、上海影协会员

推荐影片:《“炼”爱》(2021)
导演:董雪莹

推荐理由:
  
纪录长片《“炼”爱》的创作缘起于导演董雪莹自己的相亲遭遇。2018年至2019年间,董雪莹在上海、北京、西安、旧金山等八个城市,高密度跟拍五位成长背景迥异但皆具代表性的单身女性,通过聚焦她们的情感世界、生活状态、思想观念以及家庭关系,深刻探讨了当代中国两性婚姻关系和爱情观念的转变。《“炼”爱》瞄准严肃话题,兼具幽默与犀利,启发理解和共鸣。当“年龄”以及“婚姻”无形之中给女性带来巨大压力时,或许不要让外界的声音成为限制自己的枷锁,找到自己的价值,才是获得真正幸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