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影坛纵横
 
“魔童哪吒”里消失的那一剑,“原版哪吒”是这样“挥出”的
发布日期:2025-02-21

 

据网络平台2月18日的统计数据,
《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
累计票房(含预售)
超过《头脑特工队2》票房成绩,
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
进入全球票房榜前8!

 

  2月18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布官宣,将在3月1日于旗下上海影城SHO 3号经典影厅与1号千人大厅以双片连映的形式,特别呈现1979年的《哪吒闹海》与2025年的《哪吒之魔童闹海》。



  事实上,两代“哪吒”可谓血脉相连,《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导演饺子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在阅读《封神演义》的原著时发现,其实原著中的哪吒形象与他小时候对上美影动画《哪吒闹海》的印象大相径庭,原来许多观众对哪吒的美好印象,其实都来源于1979年版《哪吒闹海》里那个勇敢正直的双髻小男孩。因此他在拍摄《哪吒之魔童降世》时,也对原来的故事进行了大幅度改编。“魔童哪吒”历经两部电影的成长,收获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回望百年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就诞生于上海。1941年,万氏兄弟创作了轰动亚洲的影院动画片《铁扇公主》;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厂正式成立,《骄傲的将军》推出;1960年代,《牧笛》与《大闹天宫》推出;此后,上美影的《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天书奇谭》让中国动画又上了一个台阶……其中《哪吒闹海》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近半个世纪前的问世同样轰动世界,深受中外观众欢迎。影片成为首部参展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华语动画电影,在法国戛纳电影节大厅展映后,赢得了满场观众鼓掌欢呼。影片获得1983年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8年法国布尔波拉斯文化俱乐部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宽银幕长篇动画片奖等诸多奖项。亲历了这一时期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原厂长、国家一级动画设计师常光希,向我们回忆了一段1979年参与《哪吒闹海》制作的细节——

  当时常光希担任《哪吒闹海》的主要原画设计,曾遇到了一个非常有难度的挑战——导演把其中“哪吒自刎”一段戏交给了他设计。“哪吒自刎”这段戏从李靖对哪吒拔剑相向起,到仙鹤衔走哪吒的魂魄、梅花鹿涉水远眺止。今天看来,这个段落已经在中国动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常光希坦言在创作这场戏时却感到如履薄冰:“我们知道,以孩子为主要受众的动画片中要排除一些暴力血腥的镜头,但这个情节也不可能回避——这一剑总是要下去的,问题是怎么下。”

  经过慎重考虑,他的设计是:这一剑不要让观众看到,而是让哪吒突然背身挥剑,剑刃出去,然后血从剑刃上慢慢滴下来。但光是这样,这个高潮情节的情感张力显然是不够的,常光希为此与原动画组组长林文肖进行了反复沟通,最后的处理方式,是让哪吒在背身挥剑的一刹那,因为发力头发一下子竖了起来,然后再慢慢地飘落下来,这样体现了哪吒自刎时的决绝、痛苦,也暗示了他生命的消逝。“在哪吒头发竖起来的这个瞬间有个停顿,所有其他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都有一个定格,就等于一刹那时间都停止了,整个空间也停顿了,给观众一种窒息的感觉。这个镜头的后期包括肖淮海的剪辑、金复载的音乐都会考虑这个停顿,然后血从剑刃滴下来,哪吒慢慢倒下,音乐起。”

  一部动画作品成为经典,是由无数经得起推敲的镜头组成的,而每一个哪怕只有几秒的镜头,背后都有中国动画人的情感和智慧。可以说,从《哪吒闹海》到《哪吒之魔童闹海》,是中国动画在国际舞台的一场“跨时空接力”,幕后不变的,是中国动画人共同的创作初心和传扬中华文化的热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丨上海文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