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闭幕的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齐聚了来自上海各个艺术领域,老中青三代文艺力量。
会议间隙,我们见缝插针地对部分与会代表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请他们谈谈与会的感想,并从不同角度就上海文艺发展的经验成果、对未来的展望等发表了各自看法——
紧密团结,守正创新

近年来,上海市文联团结引领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潜心创作、服务人民,上海文艺界呈现出百花齐放、朝气蓬勃的崭新局面,老中青全体文联人握手相庆、欢欣鼓舞。文联是我的温馨的家,我爱这个家,我在这个大家庭中间受到教育,不断地成长。我相信我们文联一定会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引领我们文艺工作者为上海的文艺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有几点要和青年朋友们共勉:第一,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要心系祖国,心系人民,要有自律的精神;第二,要做善于思考、不断学习的青年,持续提高内在的素养,锤炼过硬的本领;第三,要做勇于创新、不懈奋斗的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近年来,上海的文艺创作名家荟萃、成果丰硕,在全国文艺界都可谓独占鳌头。特别是在戏剧、戏曲舞台,诸多剧种各展风采、百花争艳,青年创作人才也不断涌现,为上海的文艺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创作应始终以人民的需求、利益和情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创作的主体、是创作的评判者、是创作的受益者,创作要扎根人民、引领人民、要展现新时代人民的风貌。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攀艺术高峰,坚守艺术理想!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深耕,守正创新,再创辉煌!

文联一直都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向往的地方,也是我们大家聚集、交流、探索和互相增加友谊的地方。我希望文联能够继续发扬这样的优良传统,能够进一步凝聚上海文艺界的同仁,一起切磋文艺创作上的心得体会。
电影是上海的一张名片。翻开中国电影史,上海电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今天的上海电影人能够继承好、发扬好上海电影的优秀传统,遵循好电影艺术的创作规律,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持续发扬上海电影独特的想象力,让新作品、新人才在上海电影的热土上茁壮成长。

对于文艺发展事业来说,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好是承上启下的一代,理应多做一些推举年轻人的工作。上一届文联的工作中,我们就非常关注“文艺两新”群体,以上海市文联的品牌项目白玉兰戏剧奖为例,就有“两新”人员获奖,这对年轻人的鼓励也是蛮大的。我们还把一些获奖演员推上了国际舞台,带他们参加维也纳联合国中文日活动,赴匈牙利举办专场演出等,向海外观众展示中国艺术家的风采。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推举年轻人,助力他们走向更大的舞台,并继续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这一次连任,我的想法就是多做点事情,力所能及地为艺术家们服务。
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创作实践

文代会的召开是文艺界的大事,也是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总书记提出文艺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我们的方向。艺术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如果缺少人民性,也就失去了它的立身之本。对此,我也深有感触。我觉得,每一个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一定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所从事的,是一项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正因为从事的是这样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我们搞戏曲的,就要把戏唱好,让观众满意,这是最要紧的事。对我来说,在舞台上表演并受到观众欢迎,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是我退休后第一次参加文代会,很荣幸,还被列为特邀嘉宾参会。会上反复说到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我很有共鸣。我认为其中的关键是:文艺工作者的心里有没有人民,是不是真正地爱人民,真正地想要为人民服务。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就要把人民服务好。作为文艺工作者,就是将自己的所学所悟所感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满足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这是交给文艺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文艺工作者必须持有的三观——因为你本身就是人民中的一份子。

上海市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不仅是一场会议,更承载着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重任。聆听陈吉宁书记和李屹书记的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相信我们都会以此次大会为新的起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文艺工作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上海文艺事业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展望未来,上海戏剧界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艺创作与实践中。用戏剧讲好上海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为助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加文代会,心情非常激动。在工作报告中我看到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数据,比如说第八次文代会以来,上海有27部作品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有35部作品、37人获得全国性文艺奖项。从中可以看到上海文艺的欣欣向荣和蓬勃发展。会上还特别强调,我们的创作要更多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写作,为人民塑像,推出一批上海出品、上海制作,有上海精神的作品。这对我们身处创作第一线的编导演等主创团队都是极大的鼓励,也对如何在创作中真实反映时代生活、反映老百姓生活、反映这个时代人们的精气神,给出了很多具体的举措。
积极建设城市文化品牌

近年来,在第八次文代会精神的指引下,上海音协以及我们上海音乐学院,做了很多事情。积极办好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这一上海文化品牌项目,以“上海之春”为平台,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力作和新人新作。上海音乐学院做的中国艺术歌曲海外巡演,出版的《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曲集》等,也收到了非常好的学术效果。第九次文代会的召开,又给上海文艺事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继续做好我们的文化建设,做好对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为上海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力量。

上海市文联是我们艺术工作者的家,是文艺创作的摇篮,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都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近年来,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在摄影的普及、提高以及摄影艺术引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摄协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摄影艺术展览。2024国际摄影艺术节以“城市”为主题,充分展示“人民城市”理念。展览不仅设主展区,还在多个区设分展场,实现全市联动,让摄影艺术更加深入百姓生活,在艺术惠民实践中,彰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图景。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创造,在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征程上,做出摄协人的贡献。

第八次文代会以来,上海视协在市文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的会员,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举行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活动,比如连续五年组织了短视频大赛,连续七年举办了大学生主持人赛,从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创作人才和主持新秀。最近两年,有200多名年轻的、有艺术造诣的会员加入了我们,为协会增加了新鲜血液。这次文代会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保持上海在文化建设上的高地和领头羊的地位,奉献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增添更多文化魅力。
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

上海是一座流光溢彩的国际大都市,同样上海文化也需要流光溢彩。上海市文联联络广大的文学艺术家,为上海这座城市创造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上海美协的海平线双年展和许多有巨大辐射力的文化品牌,既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扩大了上海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希望未来,在上海城市建设、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上海市文联能够进一步带领广大艺术家,紧密团结勇敢创造,使上海文艺流光溢彩的繁荣和这座城市的发展相得益彰,让上海成为在亚洲乃至全球具有文化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上海的文艺评论工作像是一个平台、一条纽带,连接着作家艺术家,连接着线上线下的媒体,通过传播连接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些年来,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团结会员关注、研究大量文艺作品和文化现象,大量评论成果通过媒体有效传播,引导文艺创作,引领社会风尚。当下,上海正全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我们文艺评论工作大有可为,应该更有作为。最近,我们以文艺群团、主流媒体和艺术院校相联合的形式,建立了上海文艺评论基地。我们希望把这个基地建成一个多功能、开放型和矩阵式的新的文化品牌,助力上海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第九次上海文代会是一个团结奋发、鼓舞人心的大会,相信大会精神会迅速贯彻到今后上海文艺工作的方方面面,更相信会在我们的文艺评论工作中落实落细,以更充分和更生动地展现上海文艺的魅力和上海文化的活力。

很高兴参加文代会,也现场感受到了上海文艺工作者的精气神,大家都非常热情,也都非常踊跃。在工作报告中,听到了上海文艺界近年来取得的很多成绩。我也与有荣焉,和大家一样,为能够为上海的文艺事业和文化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感到荣幸、感到兴奋。我们要更加切实地深入到生活里,扎根于人民中,以人民为创作的源泉,更深刻地理解人民的文化需求,与人民同向而行,创作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谱写好上海文艺发展的时代华章。

此次参加大会,特别是听了市委书记陈吉宁同志的讲话,还有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领导的讲话,非常振奋。这是第八次文代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也是上海文学艺术界的一次大汇聚、大总结。上海市文联的工作有很多亮点,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真正发挥了联络各文艺家协会的平台作用,组织和引领艺术家团结进步。上海要成为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这个定位是非常准确的,市文联在这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期待市文联能够搭建更大的平台,能够关注更多刚刚起步的年轻文艺工作者,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这样上海文艺的后备力量或者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就会有更多的作为。
创新创造,出圈出海

工作报告中,讲到我们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所担负的重要使命之一是要引进世界优秀文明的成果,还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两项工作与我们翻译家协会关系密切。上海一直是翻译重镇,将世界经典和思想引入中国,在中国历史和发展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现在我们又肩负着把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文化出海这样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光荣的使命。非常荣幸我们能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两年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世界的关注,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的形象传播得更广。

这次文代会给新时代上海的文艺工作注入了进一步创新的新动能,我们应该用上海实践来回应时代课题,上海文艺的根脉跟创新也始终是交融激荡的。我作为传统民族音乐的工作者,这些年一直在民族音乐的当代气质和国际表达方面进行实践和尝试,有一些很好的原创作品得到了观众的肯定。我们也努力尝试让民族音乐“走出去”,让中国音乐在世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音和朋友。我们应该以第九次文代会为起点,在守正和突破之间找到平衡,让世界通过上海这个窗口,看到我们更多的好作品,让民族音乐在传递中国传统美学底蕴的同时,呈现出一个真实生动、具有创造力的中国。

参加第九次文代会,我深感荣幸,也深知责任重大。会议总结了第八次文代会以来上海文艺事业的繁荣与新气象,令人振奋,也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芭蕾虽源自西方,但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以上海芭蕾舞团的经典版《天鹅湖》为例,该剧今年迎来十周年,在国内外多次上演,并融入中国元素与上海文化特色,成功推向国际市场,展现了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创新风貌。未来,我将带着这份使命,继续努力,为上海文艺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首图来源于上海发布公众号
来源丨上海文联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