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日,“纪念著名动画艺术家特伟诞辰百年座谈会”在上海影城举行。
“让水墨动起来,那非常妙,是国外所没有的。”这是特伟生前说过的一句话。而如何让水墨“动”起来,特伟还说过一句话:“中国有句话: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就是用磨针的耐力,解决那头牛的水墨效果。”
这种“磨针”的耐力,让包括动画摄影师段孝萱在内的老美影人深刻印象。段孝萱回忆:“《牧笛》里有一个水牛捕蝴蝶的镜头,当时负责这个分镜头的人画了很多遍都没通过,急的都要哭出来了。特伟说:你们现在苦一点,将来片子出来就甜了。”特伟对工作的严格要求保证了创作作品的质量。段孝萱说:特伟要求每一部作品创作之前都要下去采风。拍摄《牧笛》,我们当时在广州两个半月,和放牛娃每天一起去河里放水牛,收集了大量的素材。”2013年3D版《大闹天宫》的导演速达说,“特伟先生90多岁的高龄还在做《武松打虎》,他对于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和传承的。”
1956年,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的主张,将京剧的脸谱、身段等舞台表演元素揉入美术片《骄傲的将军》之中。1960年,特伟带领美影厂发明了水墨动画摄制新工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将当时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1960年美影厂投拍的《大闹天宫》载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里程碑,其创作班底就是由特伟召集主持的。
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首任厂长,特伟率领的美影厂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期的30多年中不断推陈出新,使一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经典作品在美影厂诞生并享誉中外,并确立了“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中的重要地位。
研讨会上,与会人士对这位老厂长的创新精神充满敬意。“特伟的创作理念有一个非常超前的地方,就是跨界。他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请到了美影厂,甚至很多和动画片没有关系的人才,就是让他们的不同文艺观点、审美观念引起互相冲突,产生新的艺术感觉。他让不同的思想结合在一起,避免近亲繁殖,这样美术片就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有新的感觉出来。”
“他在几代人的心目中都留下非常强烈的记忆,为上海美影厂留下许许多多的IP(知识产权)。”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任厂长钱建平这样评价老厂长特伟。
上影集团总裁、上海影协副主席任仲伦总结道:今天纪念特伟老厂长,就是因为他为我们美术电影发展的历史创作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奠定了不断创作出优秀作品的艺术环境和艺术基础。特伟老厂长倡导的创作环境是自由的,但创作的作品是严谨的,这不仅对美影厂来说是很好的传统,对上影所有的创作单位来讲都是值得珍惜、传承和发扬的。
美影厂前任厂长严定宪、周克勤、常光希和动画导演、设计、摄影、编剧钱运达、阎善春、林文肖、胡兆洪、凌纾等以及中国动画协会、上海动漫行业协会代表及高校教师等出席纪念研讨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