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涛为了演好电视剧《吉鸿昌》,不惜增肥27斤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那是一个锻造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的年代。大银幕里那一部部弘扬英雄主义的电影作品,把崇尚英雄的情绪播撒在我们那一代人幼小的心田里,那硝烟战火中策马挥戈、铁血万里的英雄气概时时令我们震撼、感奋……
我深深地记得12岁那年,是一部名叫《海魂》的电影使我抱定了长大后要去做一名英勇的水兵战士的愿望。为了这个,我还把父母取的名字孙彦超,自作主张地改为了孙洪涛,以示我的少年志向。
16岁的我走进军营,来到了广州军区某部做一名基层连队的战士。矢志从军、崇尚英雄的内心活动伴随着军旅人生的开始,化为了我一生最浓郁的精神追求。当时的祖国南疆烽烟未熄,新兵连里我就和四名战友一起割破手指写血书,要求身赴南疆参战。
1985年我考入了广州暨南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成为了广州军区的一名新闻干事。六年如水的日子里,几百篇新闻稿件变成铅字,时有获奖,还曾荣立军功,可不知为什么我却时常感到这种“爬格子”的军旅生活总好像缺少些什么味道……
恰逢军务部门要选调一名写作能力好的政工干部,一番努力后,我从一名新闻干事成为了一名负责作战训练、军风军纪的军务参谋。从此,在训练场上指挥上千人的队列步调一致,让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真正当兵的感觉。
记得有一次我和军务科的郭参谋看一部军旅电视剧,有个男演员敬军礼动作十分糟糕,我就说:“连军礼都没敬好,还演什么军人。”郭参谋打趣地说:“什么时候你来演一个军人怎么样?”我说:“行!”
也许是命中注定的缘分,我这句话撂下没多久,我就走进了《叶剑英》剧组,开始了影视创作。更始料不及的是,我的生活道路也因此改变。
《叶剑英》之后,我又参加拍摄了《英雄无悔》《和平年代》等电视剧。特别是在《和平年代》剧组,有一次在新疆一位哈萨克族朋友塔布斯的家里为张丰毅过生日,我俩聊起了自己的军人情结,张丰毅对我说:“别回去干军务参谋了,你是个当演员的料,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吧。你不是想演军人吗?各军兵种的军人可以让你演不完……”
我眼前仿佛洞开了一扇天窗,当兵演英雄,实在令我向往。我想一定是命运使然,经过“声、台、形、表”“初试、复试、三试”,我这个少校军务参谋竟然如愿以偿地考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97级戏剧系干部大专班,走进了表演艺术的殿堂。
在军艺两年学习的日子里,我每天都是5点50分起床,到操场上先跑八圈,做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引体向上,再练一个小时的台词晨功,可以说是风雨无阻,即使是寒冬飘雪的日子……我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每个周末几乎全部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度过。
就这样,我这个军务参谋创作演出的小品《野战表》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第四届全国戏剧小品大赛,获得专业组第一名。毕业大戏话剧《绿十字星座》我演男主角,参加全军第七届文艺会演获优秀剧目奖,在校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还被评为了解放军艺术学院优秀学员。
有媒体称我是“军人专业户”,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称呼。大家想啊,我16岁当兵,从战士、班长、保密员、司务长、连长、新闻干事,直到军务参谋,结结实实地在基层、机关当了16年的兵。
成为专业演员18年来,我参与创作了60多部(1400余集)影视作品,演了30多个男主角,除警察、检察官之外, 50多个人物形象全部都是军人。正像张丰毅当年说的那样,几乎演遍了各军兵种、各个级别的军人。
你们看,从《和平年代》里的侦察兵黄立彪到《世纪突击》里的连长戈扬;
从《兵歌》里的营长曹山到《滇西1944》里的团长彭刚;
从《彭雪枫》里的师长彭雪枫到《吉鸿昌》里的军长吉鸿昌;
从《黄埔军人》里的陈赓大将到《毛泽东》里的总书记张闻天;
从《我的农民兄弟》里的退伍水兵艾澄川到《离婚女子驿站》里的转业干部周兴旺;
从《绝密押运》里的支队长卢林到《新四军》里的司令员谢成龙;
从《隐形将军》里的地下党员苏志丹到《神舟》里的宇航员钟旭……
直到《绝对忠诚》里的袁逢明将军、《红川赤子》里的导弹专家陈礼国将军、《军医》里的全国道德模范庄仕华将军……
即使是古装剧《施琅大将军》里的吴启爵将军、高希希版《三国》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陈宫、安徽卫视近期播出的胡玫导演的《曹操》里的袁绍大将军,也都是古代的军人……
回首近20年的创作,我真的几乎演遍了所有的军兵种。陆军、海军、空军、武警、二炮、宇航员、红军、新四军、八路军、黄埔军人,甚至还特意演了我唯一的一个反面角色——《平原枪声》里的反一号人物刘中正司令,他是个伪军。
我想正是由于我的这份兵情、戏缘、英雄梦,让我这么多年在“选择”和“被选择”角色时几乎全部饰演了军人。所幸的是当兵、演兵这两个愿望如此相融契合,又使我乐此不疲、幸福不已。从这点来说,我要感谢30多年军营生活给予我的锻炼和积累。我们部队上有句话:“出门看队列,进门看内务”,看的就是一个连队的作风,所谓“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看的就是一名战士的作风。
军人齐步走的速度是每分钟112步,步幅是75厘米,每天早晨5公里武装越野要达到19分40秒才算及格,步兵连队紧急集合124人要达到2分46秒集合完毕。讲这些,我就是想说正是这份火热的连队生活给予了我塑造军人形象的良好养成。军队要求的严格的组织纪律、良好的礼节礼貌、英勇顽强的胆略气质,不怕困难、令行禁止、团结互助、公而忘私等精神,都让我在军事题材的艺术创作中受益无穷。
记得在拍摄《烈火英雄》时,我被埋进火场,险境中我砸烂玻璃冲出火海;拍《英雄无悔》时,从飞速的摩托车上被抛出37米,三处骨折,昏迷了3个多小时, 8天后我就打着石膏继续投入拍摄;拍摄《关东渔王》时,在水中被船头撞伤;拍摄《大江儿女》时,两次跳入冰河……可以说我从来没有因为个人伤痛而放弃过拍摄。去年底拍摄电视剧《吉鸿昌》时,导演康洪雷对我说:“演吉鸿昌你起码要增肥20斤。”我说:“行!”开机前一个半月,我成功增肥27斤重量。
还有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正在广州家中陪儿子复习高考。一天上午11点钟,我接到部队通知赶赴四川灾区,下午1点我就飞回了北京,第二天随队赶赴灾区慰问。接着又二下灾区拍摄《震撼世界的七日》,三下灾区拍摄《文化战车》,四下灾区拍摄《惊天动地》,整整在地震灾区连续工作了113天。完成任务回到广州,记忆中复习高考的儿子已经考上大学并开学一个多月了。
这么多年当兵演英雄的追求与执著,不仅使我的少年英雄情结得以淋漓地宣泄,同时还让我荣立了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让我从一名军务参谋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员;让我和我领衔主演的作品多次获得“金鹰奖”“金星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金凤凰奖”“德艺双馨电视工作者”等荣誉。
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我将尽自己所能,为时代塑造更多的英雄形象,努力弘扬英雄主义优秀品质。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一位电视艺术工作者,特别是军队电视艺术工作者责无旁贷的担当。
(孙洪涛著名影视演员)
(本文系孙洪涛在第九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孙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