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文艺信息
 
老作家沈寂去世
发布日期:2016-05-17

  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沈寂2016年5月16日19点55分在上海市六人民医院病逝,享年92岁。沈寂,原名汪崇刚,浙江奉化人,1924年9月生于上海。孩童时因家庭关联遭绑票,以后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他曾转到苏南加入新四军。在大学读书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关进日本宪兵队上刑罚,肄业于复旦大学西洋文学系。后来他写小说、编刊物,结识了当时活跃于上海文坛的柯灵、张爱玲、徐訏等不少作家,亦熟悉商贾巨富如黄金荣、杜月笙、哈同等“大亨”、“大班”,成了写老上海人物的行家里手。

  对普通观众而言,沈寂对中国电影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应当属于《红色娘子军》。当年,正是沈寂从一堆来稿中挑出一本题为《琼岛英雄花》的剧本,并推荐给谢晋导演,这才有了那部经典影片的诞生。但若从创新角度来看,沈寂对于中国电影史更大的文本意义在于,他定义了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正是由他编剧,并提出了科幻片应有“文学加科学”的大胆幻想。

  沈寂早年写小说,后主编杂志,还当过记者。因为改编小说《红森林》,沈寂从香港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此后长期担任电影编剧。依据自己多年在电影界的见闻,沈寂写过长篇传记《一代影星阮玲玉》《一代歌星周璇》。更稀罕的是,先生进入耄耋之年后依旧笔耕不辍。2013年,他与已故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合作的《哈哈镜——贺友直、沈寂画说百年上海滩》出版。《哈哈镜》里上海滩百年发展历程中的各色人物、掌故珍闻,从沈寂笔端流露,无不幽默辛辣。加之贺友直的妙笔生花,整本书就如同一面哈哈镜,展现了上海人经过惊涛骇浪的生活历程,反照出百年上海的历史、社会面貌和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众生相。最近一年,他还在91岁高龄时出版新著《昨夜星辰》,记录“我眼中的影人朋友”。在书中,他写王丹凤、白杨、黄宗英、金焰、石挥等影人,从同事、友人的视角出发,用第一手见闻书写,铺陈有序又充满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