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协会活动
 
纪念著名电影导演桑弧百年诞辰活动举行
发布日期:2017-02-13
 

祖忠人 摄

  1月4日,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共同主办的纪念著名电影导演桑弧百年诞辰活动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分别发贺函祝贺此次纪念活动。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沈文忠,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影协主席张建亚,上影集团副总裁徐春萍,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朱枫,上海汽轮机厂党委副书记王冰(《邮缘》在该厂首映),桑弧母校沪江大学(现上海理工大学)校友会代表,来自电影、文学、出版界的专家和桑弧导演生前同事、好友及家属近70人出席了活动。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许朋乐主持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首先放映了桑弧编导的,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和孙道临共同担任银幕主持人的文献纪录影片《蔡元培生平》。纪录片《蔡元培生平》制片主任陈荣轩、摄影师邬烈康、编辑徐世华等深情回忆了和桑弧导演合作的愉快经历。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导演朱枫谈到,桑弧导演是一位谦谦君子式的文人导演,作为一个严谨的艺术家,他绝不轻易改变和放弃艺术原则,遇到分歧和争议多采取以柔克刚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都值得现在的电影人学习和借鉴。导演王秀文、石晓华,作曲徐景新、编辑徐世华等纷纷回忆与桑弧导演合作的亲身经历,他们表示,桑弧导演善良厚道、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他的艺术造诣和人文情怀永远留在大家心里。桑弧之子、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全面回顾了其父的从影经历、创作态度和生活情趣,表达了对父辈艺术家的尊敬和缅怀。

  沈文忠、张建亚、徐春萍等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桑弧导演为中国电影作出的杰出贡献,高度评价了桑弧等老一代艺术家不仅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更留下了优秀的行业道德和行业伦理。他们提到,在缅怀、追思前辈的同时,更要将电影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艺术家应该“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要求,要汲取老一辈艺术家德艺双馨的优良品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期待上海电影在高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高峰。

  现场还发放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桑弧电影文集》及上海电影家协会编制的《影坛翘楚——念著名电影导演桑弧百年诞辰》纪念册。

  桑弧(1916-2004)

  桑弧,本名李培林,原籍浙江宁波,中国著名电影导演、编剧。20世纪40年代进入电影界,1941年创作电影剧本处女作《灵与肉》,1944年首次编导电影《教师万岁》,1953年编导我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6年导演我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福》,1962年编导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代表作荣获国内外诸多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