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影苑撷萃
 
上影董事长任仲伦解读电影产业促进法
在日益开放的背景下适当保护国产电影是必要的
发布日期:2017-03-13


 

文 | 任仲伦

编辑 | 万晓茜

 

电影产业促进法3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一个历史的标志:它标志着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电影发展快车进入更加有序的法治轨道,标志着中国电影发展中出现的某些乱象将得到规范和矫治。

 

电影产业促进法确立的前提,是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的实践。新中国电影历经六十多年的历程,历经期间的风雨兼程。尤其是近十几年,整个电影产业在国家电影战略指引下,从一度低迷的窘迫中再次出发,发奋图强,迅速成为世界电影的重要国家。同时,乘势而上地提出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国家战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影产业促进法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把这些年电影产业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条文。

 

电影产业促进法立法宗旨是:为了促进电影产业健康繁荣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电影市场秩序,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文化生活。鉴于这样的逻辑起点,电影产业促进法形成导向鲜明、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法律框架。

 

 

 

导向鲜明:倡导与禁止

 

在电影产业促进法中明确昭示: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导向,尊重和保障电影创作自由,鼓励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

 

由此,在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国家支持的电影内容。其中包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大题材电影;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影;展现艺术创新成果,促进艺术进入的电影等等。

 

同时,在第十六条中也明确对八类电影内容的禁止。其中包括违反宪法的基本原则,危害国家统一与安全,诋毁民族优秀文化等等。

 

无论是倡导与禁止,它都体现了国家的意志,体现了观众的意愿,同时,也是体现了艺术的本性或本质。

 

法律不仅仅说“不”,它不单纯是罗列禁止条款,同时也是倡导,它倡导中国电影创作和摄制更多优秀的作品,倡导这些优秀的中国电影能够得到更广泛观众的喜闻乐见,这是电影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利益。

 

如果没有这样的优秀国产电影,那么,我们已经拥有的全球第一的银幕总量,并由此诞生出繁荣的电影市场,最终也只能成为他国电影的流通渠道。

 

电影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商品,也不是简单的娱乐玩具,它具有很强的思想含量。我们说“文以载道”,不管这个“道”的内涵是什么,每部电影毫无疑问都有着创作者的思想意图。倡导中国电影努力表现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即使抨击生活中丑恶,也立足对社会生活和人性美好的渴望,这才能真正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根本需求。

 

人们总是渴望生活更加美好,而不是相反。电影作为具有很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艺术样式,应该理直气壮地表现人性的尊严和美好,而不是污染和抹黑人们的心灵。

 

 

 

市场繁荣:竞争与规范

 

当我们积极推动电影产业发展时,建立市场主体,遵循市场规律,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像过去简单依靠的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已经难以建立一个繁荣的电影产业了。

 

电影产业促进法基于这样的认识,首先是鼓励公平竞争。它积极降低电影产业准入门槛,允许具备基本条件的企业和个人从事发行与放映活动。事实证明:2016年中国新增加影院1612家,新增银幕9552块,全国银幕总量超过41000块,成为全球第一,这与近年来实施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各类资本进入影院建设的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次是规范市场行为。在条文中,从四十七条到五十一条对电影市场行为作了具体规定。尤其是对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的行为提出明令禁止。这是十分必要的。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出现了某些鱼龙混杂的现象。确实有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在不断滋生,其中影院票房的虚报与瞒报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据有些机构估计,光是瞒报票房数量就达到10%左右。

 

第三,在第二十九条特别提出了对境内摄制电影的放映支持,规定其放映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的时长总合的三分之二。这无疑是对国产电影的保护性条款。这是重要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电影大国,其电影制作尚处于发展过程中,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的适当而有节制的保护,是在日益开放的背景下实施的。在这些年,进口分账大片的数量从20部增加到34部,分账比例从17%提高到25%;另外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引进影片数量也有着明显提高,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的开放姿态,体现开放与保护的辩证把握。

 

 

 

国际合作:开放与务实

 

我们清楚地看到:电影产业促进法是在国家提出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背景下制定的。所以,它具有开放品格与务实精神。

 

电影是全球性的产业,它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繁荣中国电影,既是满足中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体现中国文化影响力的需要。没有比电影更为喜闻乐见更为潜移默化,并体现国家软实力的文化载体了。

 

因此,中国迈向世界电影强国的过程,本质上是在开放背景下谋求中国电影自信与自强的过程。封闭保守,诞生不了电影大国;满足于国内竞争,诞生不了电影强国。所以,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国际视野,更加主动的自信姿态,更加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积极融入全球电影市场。从这个意义说,国家电影战略与国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积极呼应的。

 

在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条文设计中,首先我们阅读到的是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电影的境外推广;鼓励积极参加国际电影节展。由此,鼓励中国电影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精神,塑造好中国形象。

 

同时,在四十一条中,国家鼓励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境外合作摄制电影等方式进行跨境投资,依法保障其对外贸易,跨境融资和投资等合理用汇需求。这条规定是有开拓性意味的,它实质性地鼓励更多的中国电影企业面向全球市场,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国家政策:引导与实惠

 

当电影产业发展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时,国家电影政策就成为重要的引导力量。仔细阅读电影产业促进法,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对中国电影企业来说,具有很大的实惠。

 

首先,是国家把电影产业发展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引导相关资金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投入

 

其次,国家实施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出台有效保障电影院用地需求等政策;

 

第三,鼓励金融机构为电影活动提供融资服务、开发相关的保险产品、与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等等。

 

这些政策是自成体系的,它从单个政策设计看,对于电影企业都分别具有很强的支持力度;从整体政策来看,它旨在推进整个电影产业体系的建设与成熟

 

我们在研究美国等电影强国的产业体系中发现,这些国家电影产业体系是完整的。它们既具有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也具有全球性的市场体系;既具有强大的电影技术体系,也具有先进的电影教育体系;更加重要的是,在国际影业实业与资本日益融合的前提下,完备的金融支撑体系,已经成为美国等国家电影产业巨大的支撑力量。

 

而在中国,目前电影产业的金融支撑体系,尚处于萌动或酝酿阶段。虽然其前景看好,但是因为影片价值和价值实现的不确定性,加上普通电影企业资产抵押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使得许多金融机构和金融家踟蹰不前。现在国家通过法令,明确鼓励电影金融体系和电影金融产品的建立,从政策层面来说,当然是个利好消息。

 

电影产业促进法还有许多重要内容。比如对于政府电影管理部门简政放权的约定;对于电影技术革新的鼓励;对于电影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对于电影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律的引导等等,其价值重大而实在。

 

作为电影企业的领导者,我们认真地阅读国家电影产业促进法,因为它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它对于中国电影企业具有直接的甚至根本的价值;因为它对于中国电影人具有重要的切身利益和许多实惠。

 

这部法律文本,它不是束之高阁的文本,它必将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实践中体现出现实意义与现实价值。 

 

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快车,由此驶入了法治轨道,中国电影产业将行稳致远,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