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兰陵王》、《喜马拉雅王子》声名鹊起的胡雪桦,此次携《上海王》再度强势归来,将“三王”系列中的最后一部“黑帮”影片,演绎得精彩而热烈。影片以乡下小女孩小月桂的视角,讲述了洪门三代上海王的传奇经历,生动再现了大上海十年洋场黑帮争斗、江湖倾轧的恩怨情仇,于步步惊心间,为我们奉献了一部风味独特的江湖传记。
作为师从《教父》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胡雪桦,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冲突中,通过节奏紧凑的故事情节和极富深意的镜头语言,以小见大地去讲述一段历史,述说一些传奇般的故事。如果说“三王”系列中的前两部,主要来源于民间传说和取材于经典名著的话,那么,最后一部《上海王》则是首次把目光聚焦于近代历史,以写实的手法,去诠释黑帮社会的王者之争。
通常意义上,要拍摄一部帮派争斗和江湖火拼的动作片,往往离不了那些阴森森亮闪闪的刀光剑影。但如何在紧张刺激的搏杀中拍出独到的韵味,却是有讲究的。《上海王》在这方面没有含糊 ,为了凸现江湖险恶和人性复杂,影片在一些关键场景的表现和摄制上,就十分注重夜色的选取。不论是各帮派因一言不合而兵刃相见,还是各方为一己私利灯下密谋,抑或是风月场上恣意放纵,无不在狡黠诡秘的夜空下一一呈现。这种大量“黑夜”镜头的运用,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味。一方面它力求真实还原当时的历史现实,另一方面则以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去刻意营造一种紧张而惊险的氛围,从而最终推动剧情向纵深发展,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映衬出当时旧上海的黑暗和阴郁。
如果说《上海王》大量“黑夜”镜头的运用,是胡导牛刀小试的话 ,那么,在快意恩仇中去展现人性的复杂,则是他深得科波拉真传的表现。胡雪桦在《上海王》里不仅架构了一个盘根错节的黑帮社会,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他们间的好勇斗狠和不择手段,而且还在带给我们一场场江湖争霸的“武”戏中,以个性化的手笔,糅进了侠士的义薄云天和侠骨柔情,同时用温情脉脉的一面,带给了我们一段段情义相间的“文”戏。这一特点在一代枭雄常力雄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从实力上说,常力雄是黑帮中的大佬,不但黑白两道通吃 ,而且,他还重情讲义,为了素不相识的同盟会志士敢于出手相救,同样也敢于冲破世俗,喜爱上大脚的乡下姑娘小月桂。有江湖的情仇,有尘世的恩爱,影片就是在这种惊心动魄的打斗和爱恨交织的缠绵里,深入到一代上海王常力雄的内心世界,通过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和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力透纸背地把他的霸气和柔情,完整地表现了出来。影片的这种处理,虽难及科波拉大师级的高度,但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可圈可点,彰显出与《教父》一脉相承的禀性。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在演绎的过程中,既不时穿插当年的纪实影像,还栩栩如生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服饰、场景和语言,力求原汁原味地把当年大上海的神韵奉献给观众。精益求精的背后,隐隐约约让我们看到了《上海王》对历史的尊重。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虔诚和敬畏,影片才能从众多黑帮打斗戏中脱颖而出,接连在国内外斩获各类大奖,并为后续《上海王Ⅱ》的上映真真切切暖了一个好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