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北京国际电影节首场论坛——“中外电影合作论坛”在京举行,Raindog电影公司CEO盖德·都赫提,印度制片人、演员阿米尔·汗,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叶宁和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美国导演罗伯·科恩,中国导演陈凯歌分别就“合拍电影的市场定位”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电影联合制作”两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主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李国奇,美国电影协会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总经理苗晓天等出席了论坛。
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唯一连续举办了七年的论坛,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一直通过邀请境内外人士,通过对话方式探索中外电影合作制片的办法和途径。七年间,该论坛也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一起成长,在今年,李国奇再次强调了中外电影合作的重要性。
李国奇表示,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创作保持强劲活力,影片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一大批优秀中国电影人走向国际舞台,在中国电影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中外电影合拍合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还进一步指出,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更有当代13亿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有无数可以作为电影表现的题材和故事,是一座电影的富矿,中国电影将以开放的姿态和胸怀,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电影人参与到中国电影中来,合作创作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奉献给中外电影观众,为世界电影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成熟,大家在谈到影片时显得越来越理性,“故事”和“初心”成为论坛上被提及最多的字眼。阿米尔·汗就坦言讲故事是电影的核心,“在我的意识中电影拍摄永远都是讲故事,在我看来一个好故事是可以跨越国境的,这也是我个人觉得振奋的内容。”
相对于花心思去猜观众的喜好,阿米尔·汗更愿意追从本心,“电影更多的时候不是考虑它受不受印度或者是国际观众的欢迎,这是我猜不到的,但是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往往会追从我本身觉得最有热情的东西,我只会想到自己,我只会来看这个剧本会不会让我振奋,让不让我激动,这是推动我来做电影最根本的原因。”
来自英国的盖德·都赫提也谈到了故事的重要性,他认为对于合拍片来说,故事要有内在的文化联系,不能生搬硬套,“我曾经见过很多例子,因为财务投资原因会把某个元素塞进某一部片子里,但是我们还是要认识到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建立起影片的联系感。”
据统计,中国电影银幕数量已经超过43000块,成为全球电影银幕最多的国家,而且仅2016年,中国就完成合拍影片73部,占到国产影片总数的十分之一,但合拍影片在海外的发行却并不尽如人意。
谈到中外合拍影片在外国的发行前景时,陈凯歌表示伴随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不少新问题,“我们要耐心下来,要意识到前路漫漫还有很多努力要做”。
在叶宁也坦言目前中国电影制作水准离观众的需求还有巨大差距,要潜下心来学习成熟的类型表达和工业技法,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语言,“不管在世界哪个地方,对于一个优秀的电影人来说,酝酿和创作的过程都是类似的,讲好故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都是工艺活。”
但这两位还是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充满信心,叶宁的理由是观众给力,“中国观众是世界上最棒的观众,他们越来越理性,而且真的热爱电影,现在观众人次上的提高的幅度已经超过了票房总额提高,只要有好的作品他们就会走进影院或者通过别的方式为这部电影投票。”
陈凯歌的依据是未来可期,他拿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举例,“在今年戛纳电影节参展的过程中,有一些领域并没有华语电影,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世界末日,我深信一点,有很多中国的年轻电影人会有机会把他们的电影带到戛纳,而且在不远的将来就会做到这一点,我很乐观。”
中国的电影市场环境和观众氛围,也给了和中国合作的外国导演以信心,作为《速度与激情》《极限特工》两部系列作品的开拓者,罗伯·科恩曾一度认为语言和电影风格不同的团队很难顺畅的实现合拍片合作,但随着随着经验不断的积累,相互之间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在制作和创作的过程中,要面对特别有挑战性、复杂的电影项目,其实是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更好的加深理解,了解彼此的合作,最终成功实现合作的同时,也让这个项目本身得到了升华。”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则肯定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潜力,他甚至认为全球电影行业的未来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的发展,“这并不仅仅因为中国现在是一个处在中心地位的领军者,同时也是因为中国很重视文化,中国有巨大的能力,可以很好的帮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来引导他们共同带着艺术走进电影院,带着艺术发展电影行业。”
来源:姬政鹏 中国电影报
|